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彭中专利>正文

滤光片切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851903 阅读:2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滤光片切换装置,其结构包括具有拍摄光路窗口的外框及夹在外框中相对外框滑动的隔离不同光线的滤光片结构、固定于外框推动滤光片结构滑移的驱动力装置,其滤光片结构与至少一个固定于外框的平移滑轨产生相对平面位移,驱动力装置包括固定于外框的环状电磁线圈及穿过电磁线圈内壁的永磁材料滑动轴,滑动轴一端机械连接于滤光片结构的一侧。在影像获取、记录装置的光学系统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滤光片切换装置不易出故障,稳定性更高,滤光片结构滑移更灵活,使用更方便,寿命更长。(*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影像获取、记录装置用滤光片切换装置,该滤光片切换装置用于控制具有不同滤光功能的滤光片插入或者退出影像获取、记录装置的拍摄光路中。
技术介绍
大部分影像获取、记录装置,如照相机、摄像机、监控摄像头等,都用滤光片切换装 置,都需要满足全天候二十四小时运作的要求。目前,市面上的影像获取、记录装置的拍摄 光路的空间尺寸已经规格化或标准化,仅能为滤光片切换装置提供一个狭窄的空间,供厂 商自行设计一组滤光片切换装置安装到该空间内。现已公开的滤光片切换装置,其结构通 常分为三种。其一是利用电动马达负责驱动,以齿轮等构件完成传动。这种机械驱动转换 方式的缺点是体积偏大,并且滤光片移动时的速度较慢,容易使光学镜头拾取的影像在滤 光片移动过程中产生模糊或黑影。同时,实际使用中,由于移动滤光片切换装置的齿轮材料 及加工精度不高时,容易产生较大阻力,容易造成滤光片切换装置故障并卡住,造成无法正 常拍摄的问题。 其二是以线圈缠绕滤光片组件,配合磁铁产生的磁力,达到切换滤光片的目的。这 种电磁驱动转换方式的缺点是较为耗电,在低温下也容易出现故障,且此种方式不论滤光 片是否处于切换或待机过程中,都要持续供给电能,致使耗电量较高。而在低温或者湿度较 高时,构件间的阻力增大,线圈与磁铁所能产生的作用力将难于使滤光片移动。特别是,经 多次往复移动后,构成线圈的金属导线容易被折断,造成切换故障。 其三,公告号为CN201194059,公告日为2009年02月11日,公开了一种专利技术名称 为数字影像拍摄器用滤光片切换装置的专利,其包括滑动单元和驱动单元。滑动单元由框 体和固定于该框体外壁上的接合件构成。驱动单元包括一个连杆。该连杆纵向第一端同框 体的接合件连接,其第二端固定有永久磁铁。永久磁铁插入具有铁磁性的外管中,并保持沿 连杆纵向可以滑动的状态。其包括上述所有技术都仍然存在滤光片结构相对于框体接触面 大,滑动阻力偏大,对产品加工精度高求高,对电能电压要求更高,增加了负荷,在实际使用 中,都存在使用不便,不稳定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滤光片结构相对于外框体接触面小,滑动阻力小, 更低的电能即可驱动的稳定性更高的滤光片切换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滤光片切换装置,包括具有拍摄光路窗 口的外框及夹在外框中相对外框滑动的隔离不同光线的滤光片结构、固定于外框推动滤光 片结构滑移的驱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其滤光片结构与至少一个固定于外框的平移滑轨 产生相对平面位移,驱动力装置包括固定于外框的环状电磁线圈及穿过电磁线圈内壁的永 磁材料滑动轴,滑动轴一端机械连接于滤光片结构的一侧。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滤光片结构为两件合拢装配结构,中间卡住至少一片滤光片。 作为上述方案的又一步改进,滤光片结构与平移滑轨联系处形成孔状结构的滑移 孔,平移滑轨穿过该孔状结构的滑移孔。 作为上述方案的再一步改进,滑动轴一端与滤光片结构的一侧的连接处,滑动轴 机械紧固连接一轴套,该轴套另一端局部形成颈縮状,使轴套嵌入滤光片结构的一侧开孔 中。 较优的,驱动力装置还包括,分别位于环状电磁线圈的两端,固定于外框的限定滑 动轴滑移位置的磁性材料的定位结构。 更优的,平移滑轨为二道,特别是,所述平移滑轨为表面光滑的金属线状材料。 作为其改进,所述外框边缘形成全部或局部以拍摄光路窗口中心点为圆心的圆弧 形。 由于本技术提供的滤光片结构相对于外框体为导轨孔与平移导轨点状接触,接触面小,滑动阻力非常小,更低的电压即可驱动,滤光片结构的限位、定位更稳定,在影像获取、记录装置的光学系统中,本技术的滤光片切换装置不易出故障,稳定性更高,滤光片结构滑移更灵活,使用更方便,寿命更长。同时,在装配中,手指及工具可以避免接触滤光片表面,并且不用胶水粘接,更确保滤光片表面洁净。 下面将结合附图,通过优选实施例详细描述本技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滤光片切换装置中的滤光片结构移动到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的滤光片切换装置中的滤光片结构移动到另一侧的结构示意 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参考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描述。 如图l所示,本技术包括具有拍摄光路窗口的外框l(可以为两片或更复杂可 以扣合在一起的结构,另一片未示出,拍摄光路窗口亦未示出,)及夹在外框中相对外框滑 动的隔离不同光线的滤光片结构2、固定于外框1推动滤光片结构2滑移的驱动力装置,滤 光片结构2上装有隔离不同光线的滤光片11和12.。滤光片结构2通过其边缘部分形成 的孔状结构的滑移孔8套在平移滑轨7上,则滤光片结构可以沿平移滑轨7轴向滑动。作 为优选,平移滑轨7为外表光滑的金属线材,这样与孔状结构的滑移孔8之间的摩擦就非常 小,移动就更灵活。更好的,按照三点确定一个平面的原理,滤光片结构2与平移滑轨7之 间的连接点为3个为佳,平移滑轨7为平行的两道。 推动滤光片结构2滑移的驱动力装置包括环状电磁线圈4及从其中间穿过并可以 移动的永磁材料滑动轴5。滑动轴5的一端机械连接滤光片结构2的一侧,当环状电磁线圈 4正向通电时,永磁材料滑动轴5与环状电磁线圈产生相对伸入滑动位移,当电磁线圈反向 通电时,永磁材料滑动轴5与环状电磁线圈产生相对伸出滑动位移,由此,滑动轴带动滤光 片结构2左右滑移,实现隔离不同光线的滤光片11和12在拍摄光路中的切换。 外框1上有镜头座固定孔6,外框边缘形成全部或局部以拍摄光路窗口中心点为圆心的圆弧形13,用于镜头座与本技术之间的固定,方便安装。 滑动轴5的一端连接滤光片结构2的一侧,其机械连接可以是滑动轴中间一部分 呈颈縮状,刚好嵌进滤光片结构2的一侧的孔中。 实际为减少或避免永磁材料滑动轴在使用过程中暴露于外造成氧化及移动时的 机械磨损,在滑动轴5 —侧及外表面包覆铜的轴套10。轴套10 —侧的中部呈颈縮状,刚好 嵌进滤光片结构2的一侧的孔中。轴套10另一侧则呈套筒状,嵌套滑动轴5进行固定。 为使滤光片切换装置工作性能更稳定,设置分别位于环状电磁线圈4的两端,固 定于外框1的限定滑动轴5滑移极限位置的磁性材料的定位结构3和9。如图2所示,当环 状电磁线圈4改变电流方向,滤光片结构2滑移至另一侧,伸出环状电磁线圈4时,永磁材 料滑动轴5另一端正好靠近固定于外框的另一侧的磁性材料定位结构9。 断电后,永磁材料的滑动轴5与磁性材料的定位结构3或9之间产生相互吸引的 力,起到限定整个滤光片结构2位移的作用。此时的滤光片11或12就对准影像获取、记录 装置的镜头光路中,起到滤光片11或12应起到的作用。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 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技术所涵盖 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滤光片切换装置,包括具有拍摄光路窗口的外框及夹在外框中相对外框滑动的隔离不同光线的滤光片结构、固定于外框推动滤光片结构滑移的驱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其滤光片结构与至少一个固定于外框的平移滑轨产生相对平面位移,驱动力装置包括固定于外框的环状电磁线圈及穿过电磁线圈内壁的永磁材料滑动轴,滑动轴一端机械连接于滤光片结构的一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滤光片切换装置,包括具有拍摄光路窗口的外框及夹在外框中相对外框滑动的隔离不同光线的滤光片结构、固定于外框推动滤光片结构滑移的驱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其滤光片结构与至少一个固定于外框的平移滑轨产生相对平面位移,驱动力装置包括固定于外框的环状电磁线圈及穿过电磁线圈内壁的永磁材料滑动轴,滑动轴一端机械连接于滤光片结构的一侧。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光片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滤光片结构为两件合拢装配 结构,中间卡住至少一片滤光片。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滤光片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滤光片结构与平移滑轨联系 处形成孔状结构的滑移孔,平移滑轨穿过该孔状结构的滑移孔。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中
申请(专利权)人:彭中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