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波段波导内空间功率合成的4路合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843286 阅读:2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Ku波段波导内空间功率合成的4路合成装置,将两片双路单面鳍线放大电路板,按“2+2”模式垂直波导E面,对称放置于波导内,两片双路单面鳍线放大电路板之间通过垫块隔离而有间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用两片电路板实现了四路功率合成,且是在波导内进行的,节约了空间,减小了模型的体积,合成效率在80%以上。(*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波导内空间功率合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Ku波段波导内空 间功率合成的4路合成装置。
技术介绍
如今,一些军用和商用通信系统对高功率固态放大器的输出功率要求越来越高, 为了获得高功率的输出来满足这些系统的需要,可以提高基于半导体技术或者真空微电子 技术的单个功率器件的输出功率,也可以采用功率合成技术将多路固态器件的输出功率进 行同相叠加来获得想要的功率输出。但从成本和可靠性两方面考虑,功率合成固态放大系 统有着明显的优势。在已有的功率合成类别中,相对于芯片级和电路级功率合成,空间功 率合成的优势在于放大器的尺寸和合成效率不会随合成路数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因此非 常适合于合成路数大于4路的功率合成。波导内空间功率合成技术是由A. Alexanian和 R. A.York提出的,当时是在X波段采用2X4的匪IC功放阵列,实现了 2.4W的输出。2005 年,0. Houbloss, D. Bourreau等人提出了 Ka波段波导内空间功率合成结构,2X1空间合成 放大器实现了 20dB的增益,在31GHz-36GHz之间,合成效率达到85%。国内目前有微电子 所在07年12月份研制出C波段的2X4层空间功率合成模块,合成效率达到75% ;西南电 子技术研究所09年设计了一种基于BJ-140波导功分/合成器与波导_微带双探针过渡相 结合的4路空间功率合成网络,在Ku波段合成效率高于86%,但该合成不是在波导内进行 的,且波导功分/合成器与波导_微带双探针过渡相结合的4路空间功率合成网络的体积 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要提供一种仅在波导内进行4路合成,且模块 体积小的Ku波段波导内空间功率合成的4路合成装置。本实技术的4路合成装置与 西南电子技术研究所4路空间功率合成网络不同在于,本实技术是在波导内进行的, 模型的体积要远远小于用波导功分/合成器与波导_微带双探针过渡相结合的合成网络, 且在整个频段内,合成效率高于80 %。为了解决以上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Ku波段波导内空间功率合成 的4路合成装置,将两片双路单面鳍线放大电路板,按“2+2”模式垂直波导E面,对称放置 于波导内,两片双路单面鳍线放大电路板之间通过垫块隔离而有间隙。所述双路单面鳍线放大电路板,其正面有两条平行的微带线,微带线上有功率放 大芯片;其背面为双鳍线,微带线两侧有飞线孔,飞线从电路板背面穿过飞线孔焊接在电路 板正面的飞线孔上,对芯片供电。所述波导由上波导和下波导构成,通过定位孔连接固定,上、下波导之间是垫块, 一片双路单面鳍线放大电路板的正面向上,置于上波导和垫块之间;另一片双路单面鳍线 放大电路板的正面向下,置于下波导和垫块之间。所述垫块的厚度由频率决定,使合成效率达到80%以上。在每片双路单面鳍线放大电路板的介质基片上设置有λ g/4凸形阶梯变换补偿, 使得回波损耗改善了 2 3dB。本技术的优越功效在于1)仅在波导内实现功率合成,节约了空间,减小了整个模块的体积;2)使用双路单面鳍线放大电路板,仅需两块电路板即可实现四路功率合成,方便 了板间距的调试和结构件的加工难度;3)用飞线的方法解决了两片芯片距离太近导致的供电困难问题;4)合适的板间距,使得合成效率达到80%以上;5)采取在介质基片上加λ g/4凸形阶梯变换补偿来改善回波损耗。附图说明图1 (包括图IA和图1B)为双路单面鳍线电路放大板的正反面的示意图;图2为上波导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垫块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下波导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装配分解示意图;图中标号说明I-双路单面鳍线放大电路板;101-功率放大芯片;103-飞线孔;2-上波导;201-定位孔;203-定位孔;205-电路板安装槽;3-垫块;301-定位孔;303-定位孔;4-下波导;401-定位孔;403-定位孔;405-电路板安装槽。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附图所示,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如图1所示,所述双路单面鳍线放大电路板1,其正面有两条平行的微带线102,微 带线102上有功率放大芯片101 ;其背面为双鳍线104,微带线102两侧有飞线孔103。两片 功率放大芯片101的供电分别在微带线102的两侧,其中一片可以直接供电,另一片由于加 电端与前一片芯片离的太近,不能直接供电,本实技术采取从板的另一面飞线的方法,102-微带线; 104-双鳍线;202-定位孔; 204-固定孔;302-定位孔;402-定位孔; 404-固定孔;将偏置电路放在板上相对较空的位置,用飞线从电路板1背面穿过飞线孔103焊接在电路 板1正面的飞线孔103上,对功率放大芯片101供电。如上所述的双路单面鳍线放大电路板1是由对称并行的两路单面鳍线电路构成, 而每路单面鳍线电路板上有单面鳍线,微带线102,功率放大芯片101及其偏置电路;输入 输出对称。所述的单面鳍线是指只有介质板的一面有鳍线结构,另一面一般是与之耦合进行 功率输出的微带线。鳍线的设计是通过相关的曲线公式进行计算设计的,鳍线的曲线公式 有很多种,本技术采用的是双圆曲线公式,即由两段圆弧组成鳍线的曲线部分。所述的微带线102是指先由一段细窄的与介质板另一面的鳍线的槽交错垂直放 置的微带线,进行阻抗变换,最后变换为50欧姆带宽的微带线。其中,与鳍线终端的槽线交 错垂直放置的细微带线和槽线可通过1/4介质波长在越过结时得到延伸,终端分别为开路 和短路电路,以使能量从槽线耦合到微带线。所述的功率放大芯片101是对输入功率进行放大输出的芯片,其偏置电路是为芯 片加偏置电压的电路,偏置电路上设有偏置电容和偏置电阻。将上述两片双路单面鳍线放大电路板放置于矩形波导内垂直于E面的两个合适 的位置,保证两板之间有一个合适的板间距,这个板间距就是垫块的厚度,对合成效率有一 定的影响。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Ku波段波导内空间功率合成的4路合成装置,将两片双路 单面鳍线放大电路板,按“2+2”模式垂直波导E面,对称放置于波导内,两片双路单面鳍线 放大电路板之间通过垫块隔离而有间隙。避免了“1+1+1+1”模式的幅相容易不平衡的问题。 其中的1和2分别代表两种单面鳍线放大电路板。1为单路单面鳍线放大电路板,实现一路 鳍线_微带_功率放大芯片_微带_鳍线的结构;2为双路单面鳍线放大电路板,为并列对 称放置的两路鳍线_微带_功率放大芯片_微带_鳍线的结构。将两片双路单面鳍线放大 电路板按照“2+2”的模式垂直于波导E面对称放置在波导内。这样,输入波导内的功率分 为4部分,分别通过每片上的每路经由波导_鳍线-微带耦合输入,再通过板上的功率放大 芯片进行放大,最后通过微带_鳍线-波导进行合成输出。如图2、图3和图4所示,所述波导由上波导2和下波导3构成,上波导2、垫块3和 下波导4设有位置对应的定位孔和固定孔,通过定位孔用定位销锁定位置,通过固定孔固 定连接。如图5所示,上波导2、下波导4之间是垫块3,一片双路单面鳍线放大电路板1的 正面向上,置于上波导2和垫块3之间;另一片双路单面鳍线放大电路板1的正面向下,置 于下波导4和垫块3之间。安装好以后,在波导的两个端口分别装上波导同轴转换,当波导 口的一端输入功率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Ku波段波导内空间功率合成的4路合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将两片双路单面鳍线放大电路板,按“2+2”模式垂直波导E面,对称放置于波导内,两片双路单面鳍线放大电路板之间通过垫块隔离而有间隙。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Ku波段波导内空间功率合成的4路合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将两片双路单面鳍线放大电路板,按“2+2”模式垂直波导E面,对称放置于波导内,两片双路单面鳍线放大电路板之间通过垫块隔离而有间隙。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Ku波段波导内空间功率合成的4路合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双路单面鳍线放大电路板,其正面有两条平行的微带线,微带线上有功率放大芯片;其背面为双鳍线,微带线两侧有飞线孔,飞线从电路板背面穿过飞线孔焊接在电路板正 面的飞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书娜黄光煌张寅侃李凌云王斌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新杰芯微波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