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涛专利>正文

一种鱼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8138 阅读:3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鱼漂,包括漂脚、漂身和漂尾,漂身上靠近漂尾一端具有向内凹陷的凹槽,漂尾与凹槽的底部连接,凹槽与漂身的壳壁之间圆弧过渡连接,这样在鱼吐钩时漂身下沉,水冲入到凹槽中,因为漂肩的特殊形状使水向下流动,对鱼漂产生了向下的作用力,增大了鱼漂上升过程中受到的阻力,延长了鱼漂的上升时间和鱼对钩、线的感知时间,使鱼不能轻易的吃饵吐钩,增大了鱼咬饵上钩的几率。(*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A floa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float, including floating feet, floating body and floating, floating body near the tail end of a drift inwards concave groove, and the groove is connected with the bottom of the float, arc transition connected between the groove and the shell wall of floating body, so in the fish hook when the floating body sink, water into the groove, because of the special shape of floating shoulder make water flowing down, has a downward force on the float, increased by a rise in the process of resistance, prolong the time of a rising time and perception of the fish hook, line, so that the fish can not easily eat the bait hook, increases the probability of fish take the ba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钓鱼用的一种鱼漂。技术背景现有立式鱼漂是由漂脚、漂身和漂尾组成,漂肩为直线形状或是锥形的,悬 垂钓鱼,即用台式钓鱼法钓鱼时,使用鱼漂的浮力基本是不变的,这样鱼将钩吸 入嘴中时,鱼漂经过短暂下沉后,上升所用的时间较短,鱼吃饵后,吐钩的动作 也因为漂上升速度快使鱼感到钩、线的存在,加快了吐钩的动作,不利于将鱼钩 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鱼漂,能够延长鱼吐钩时鱼漂上升 时间,增加反浮力,延缓鱼对钩、线的感知时间,从而增加鱼获。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鱼漂,包括漂脚、漂身和漂尾,其特征是所述漂身上靠近漂尾一端具有向内凹陷的凹槽,所述漂尾与凹槽的底部连接。以下是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凹槽与漂身的壳壁之间圆弧过渡连接。 有益效果本技术由于反浮力大,在鱼咬钩之后,即使吐钩也因为漂肩部位的凹槽 受到水的作用力的关系不能够轻易的完成,而且在水中因为漂肩的特殊形状,延 长了鱼漂的上升时间,增大了鱼咬钩时沟仔鱼嘴里的停留时间,从而增加了钓获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漂肩部位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如图1所示, 一种鱼漂,包括漂脚1、漂身2和漂尾3,漂身2上 靠近漂尾3—端具有向内凹陷的凹槽4,漂尾3与凹槽4的底部连接,如图2所 示,凹槽4与漂身2的壳壁之间圆弧过渡连接,这样在鱼吐钩时漂身2下沉,水 冲入到凹槽4中,因为漂肩的特殊形状使水向下流动,对鱼漂产生了向下的作用 力,增大了鱼漂上升过程中受到的阻力,延长了鱼漂的上升时间和鱼对钩、线的 感知时间,使鱼不能轻易的吃饵吐钩,增大了鱼咬饵上钩的几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鱼漂,包括漂脚(1)、漂身(2)和漂尾(3),其特征是:所述漂身(2)上靠近漂尾(3)一端具有向内凹陷的凹槽(4),所述漂尾(3)与凹槽(4)的底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鱼漂,包括漂脚(1)、漂身(2)和漂尾(3),其特征是所述漂身(2)上靠近漂尾(3)一端具有向内凹陷的凹槽(4),所述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涛
申请(专利权)人:王涛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