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收线式笔记本电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785166 阅读:2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自动收线式笔记本电源。自动收线式笔记本电源通过交流电源输入线与电源连接,交流电源输入线两端分别具有电源插头和三圆柱状插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壳体、绕线座、印刷电路板、电源罩、直流电源输出线以及卷弹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以卷弹簧带动绕线座自动卷收电源线,使电源线不再散乱而整理不便,可有效缩小笔记本电源及其电源线的整体收纳体积,便于收存及携带。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利用原有的交流电源输入线的三圆柱状插头与镶嵌在电源罩内的三圆柱状插座配合来固定拉出的直流电源输出线的长度,而不需要另设固定机构,结构比较简单,也便于操作。(*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笔记本电源,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自动收线式笔记本电源
技术介绍
手提电脑或称笔记本电脑逐渐替代桌上型电脑,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笔记本电脑的特性在于其显示器能够翻折,使其能缩小体积以便外出携带使用;由于笔记本电脑里装有电池,其外出时可随时随地打开计算机进行操作,在有电源插座的地方,则可将电源线插装在笔记本电脑上,使用外接电源,可对笔记本电脑进行充电,以便在无电源的情况下仍可操作计算机。但是一般笔记本电脑配备的电源线都是固定长度,若电源插座与笔记本电脑摆放的位置之间的距离很短,即该距离小于电源线长度很多,当电源线插接笔记本电脑与电源插座后,过长的电源线即会造成麻烦,并且电源线散落在整个桌面也会影响美观。反之,若电源插座与笔记本电脑摆放的位置之间的距离很长,即该距离大于电源线长度的情况下,使得电源线无法直接插接电源插座,如此笔记本电脑即无法使用外接的电源,在这种情况下,若笔记本电脑本身的电池电量又己耗尽,就一定要使用外接电源;为解决这种情况,通常使用电源延长线来解决电源线长度不够的问题,但并非在所有情况下都有电源延长线可以使用,这样就对笔记本电脑的使用者造成严重的困扰。另外,若不使用电源线时,通常仅将电源线胡乱收巻起来,然后直接塞到存放笔记本电脑的提包内,随意收巻起来的电源线体积较大,因而必须增加收放的空间才可放入电源线;且在下次取出电源线时,散乱的电源线也可能将同时放在袋子内的其它物品 一并带出,若是有其它小型的电子产品放在袋子内,在取出电源线时将其一并带出,则可能使得小型电子产品掉落地面而损坏;为避免随意散乱收存电源线造成的上述麻烦,可小心将电源线收折成捆,再以软绑线将成捆的电源线固定住,如此即可避免造成收存体积过大或取出时够到其他物品,不过每次取出^f吏用时,又必须将电源线解开,4吏用完后又必须重新收折捆绑,因此在收存的动作上比较繁瑣,造成使用者的困扰。综上所述,如何避免收整电源线的麻烦与不便,并将电源线收齐便于收存及携带,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收线式笔记本电源,使其可根据使用情况调整长度,并可方便的将电源线收齐以便于收存及携带。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自动收线式笔记本电源。自动收线式笔记本电源通过交流电源输入线与电源连接,交流电源输入线两端分别具有电源插头和三圓柱状插头。本技术包括壳体、绕线座、印刷电路板、电源罩、直流电源输出线以及巻弹簧。壳体上开有穿线孔和接口;绕线座设置于壳体内并与壳体成转动连接;印刷电路板设置在绕线座上,具有对应于上述接口而设置的用于与交流电源输入线的三圆柱状插头连接的三圆柱状插座;电源罩安装于绕线座内并覆盖上述印刷电路板,且随着绕线座的转动而转动,所述三圆柱状插座镶嵌在电源罩内;直流电源输出线, 一端电性连接印刷电路板,另一端穿过上述穿线孔,用于与笔记本电脑连接,直流电源输出线可随着绕线座的转动而巻绕在绕线座的外周;以及巻弹簧, 一端连接绕线座,另一端连接壳体。本技术中,壳体包括饼状上壳体和饼状下壳体。饼状上壳体设有所述接口;饼状下壳体连接上述饼状上壳体,且饼状下壳体与饼状上壳体的连接处设有所述穿线孔。本技术中,壳体还包括操作开口,电源罩的一部分通过操作开口暴露于饼状上壳体之外。本技术中,绕线座与壳体为滚动连接。本技术中,绕线座还包括线座侧挡线环,位于绕线座的底部综上所述,当使用本技术时,只需拉出一定长度的电源线,未使用的电源线收纳于壳体内。且本技术通过壳体上的接口与交流电源输入线的三圆柱状插座配合即可防止电源线回巻,使用结束后,本技术借由其自动收线功能可将电源线迅速的收集至壳体内,使电源线不再散乱而整理不便,可有效缩'J 、笔记本电源及其电源线的整体收纳体积,便于收存及携带。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本技术的内部剖视图。图2所示为图1中自动收线式笔记本电源的饼状上壳体的剖视图。图3所示为图2中自动收线式笔记本电源的饼状下壳体的K向示意图。图4所示为图1中自动收线式笔记本电源的饼状下壳体的剖视图。图5所示为图4中自动收线式笔记本电源的饼状下壳体的K,向示意图。图6所示为图5中自动收线式笔记本电源的绕线座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自动收线式笔记本电源通过交流电源输入线与电源连接,交流电源输入线两端分别具有电源插头和三圆柱状插头。以上4支术对于本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的人来说是公知常识,在此不再详细描述。图1所示为本技术的内部剖^L图。如图1所示,本技术包括饼状上壳体l、饼状下壳体2、绕线座3、印刷电路板4、直流电源输出线5、巻弹簧6以及电源罩7。饼状上壳体1上设有接口 11。本实施例中,饼状下壳体2与饼状上壳体1过盈配合,且饼状下壳体2与饼状上壳体1的连接处设有穿线孔P。绕线座3设置于饼状上壳体1和饼状下壳体2形成的空间中。印刷电路板4设置在绕线座3内,印刷电路板4具有对应于上述接口而设置的三圓柱状插座41,且上述三圆柱状插座41可插拔的连接交流电源输入线的三圆柱状插头。电源罩7安装于绕线座3内并覆盖上述印刷电路板4,且随着绕线座3的转动而转动,三圓柱状插座41镶嵌在电源罩7内。直流电源输出线5—端电性连接印刷电路板4,另一端穿过穿线孔P,用于与笔记本电脑(图中未示)连接。直流电源输出线5可随着绕线座3的转动而巻绕在绕线座3上。其中,绕线座3、电源罩7、印刷电路板4形成一整体,可相对于饼状上壳体1和饼状下壳体2转动。巻弹簧6一端连接绕线座3,另一端连接饼状下壳体2。本实施例中,饼状上壳体1上还包括操作开口 12,电源罩7的一部分通过操作开口 12暴露于饼状上壳体1之外。进一步,本实施例中,电源罩7由金属材料制成,可以在保护印刷电路板4上的电子元器件。图2所示为图1中自动收线式笔记本电源的饼状上壳体的剖视图。图3所示为图2中自动收线式笔记本电源的饼状下壳体的K向示意图。图4所示为图1中自动收线式笔记本电源的饼状下壳体的剖视图。图5所示为图4中自动收线式笔记本电源的饼状下壳体的K,向示意图。图6所示为图5中自动收线式笔记本电源的绕线座的剖视图。请同时参考图2至图6,本实施例中,自动收线式笔记本电源还包括上滚珠8和下滚珠9。饼状上壳体1和饼状下壳体2分别包括第一凸痕13和第二凸痕23,绕线座3还包括上止挡部31和下止挡部32,上滚珠8设置于第一凸痕13和上止挡部31之间,下滚珠9设置于第二凸痕23和下止挡部32之间,此时,绕线座3是通过上滚珠8和下滚珠9转动的设置于饼状上壳体1和饼状下壳体2形成的空间中。本实施例中,上滚珠8和下滚珠9的数量均是三个,这三个上滚珠8是均匀分布在第一凸痕13和上止挡部31所形成的空间中,而这三个下滚珠9是均匀分布在第二凸痕23和下止挡部32所形成的空间中。本实施例中,绕线座3还包括线座侧挡线环33,位于绕线座3的底部,防止直流电源输出线5在巻绕时卡入绕线座3和饼状下壳体2之间。使用本技术充电时,使用者的一只手(左手)握住自动收线式笔记本电源的壳体(饼状上壳体和饼状下壳体),三圆柱状插座41朝上,另一只手(右手)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收线式笔记本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壳体上开有穿线孔和接口;    绕线座,设置于壳体内并与壳体成转动连接;    印刷电路板,设置在绕线座上,具有对应于上述接口而设置的用于与交流电源输入线的三圆柱状插头连接的三圆柱状插座;    电源罩,安装于绕线座内并覆盖上述印刷电路板,且随着绕线座的转动而转动,所述三圆柱状插座镶嵌在电源罩内;    直流电源输出线,一端电性连接印刷电路板,另一端穿过上述穿线孔,用于与笔记本电脑连接,直流电源输出线可随着绕线座的转动而卷绕在绕线座的外周;以及    卷弹簧,一端连接绕线座,另一端连接壳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满林刘晓强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4[中国|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