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782653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及若干导电端子,绝缘本体包括若干分隔设置的隔板,隔板间形成并列设置的若干端子容置槽,每一端子容置槽包括固定槽及与该固定槽相连通的对接槽;导电端子容置于端子容置槽中,每一导电端子包括定位于固定槽的固定部、自固定部延伸入对接槽以与一相匹配的对接连接器接触的对接部及延伸出绝缘本体的焊接部,导电端子容置于所述端子容置槽即形成该电连接器的与所述对接连接器相对接的对接区,电连接器于该对接区的外侧进一步向外延伸有延伸部,该延伸部上设置有侦测端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组装于一电子装置,侦测端子用以侦测该电连接器是否自该电子装置分离,从而可提高电子装置的安全性。(*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连接电池与电气装置的电连接O
技术介绍
在笔记本电脑中,常见的电池连接器通常用于电池组与笔记本电脑系统端之间的 连接,使电池组通过该电池连接器向系统端供电。电池连接器与电池组完成组装后即形成 电池,鉴于电池对安全性要求较高,电池一般不允许再被任意拆解,而非技术人员拆解电池 可能会导致电池发生爆炸。中国台湾新型专利公告第444946号揭示了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及若 干固持于绝缘本体的导电端子,该电连接器与电池组完成组装后形成的电池可向外供电。 然而,该电连接器不具备侦测功能,当该电连接器组装形成的电池被拆解或因意外碰撞而 使电池的外壳受到损坏时,用户可能因无法辨识该电池目前已受到损坏且处于非安全使用 状态而继续使用,可能导致该电池发生爆炸。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电连接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侦测功能以提高安全性的电 连接器。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 绝缘本体及若干导电端子,绝缘本体包括若干分隔设置的隔板,所述隔板间形成并列设置 的若干端子容置槽,每一端子容置槽包括固定槽及与该固定槽相连通的对接槽;所述导电 端子容置于端子容置槽中,每一导电端子包括定位于固定槽的固定部、自固定部延伸入对 接槽以与一相匹配的对接连接器接触的对接部及延伸出绝缘本体的焊接部,所述导电端子 容置于所述端子容置槽即形成该电连接器的与所述对接连接器相对接的对接区,所述电连 接器于该对接区的外侧进一步向外延伸有延伸部,该延伸部上设置有侦测端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电连接器上设置的侦测端子可侦测该电连接器是否 自组装有该电连接器的电子装置分离,从而可提高产品的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立体组合图。图2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图2所示电连接器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图4是图1所示的侦测端子的立体图。图5是图1所示的电连接器组装于电子装置后,侦测端子与电子装置的插接部相 配合的示意图。3图6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第二实施方式中侦测端子的立体图。图7是图6所示的侦测端子的组合图。图8是图7所示的侦测端子的俯视图。图9是图8所示的侦测端子与插接部相配合的示意图。图10是图9所示的插接部与侦测端子相分离的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第三实施方式中侦测端子的立体图。图12是图11所示的侦测端子与插接部相配合的示意图。图13是图12所示的插接部与侦测端子相分离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至图5是本技术电连接器100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代表图示。请参阅图1所示,本技术电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收容于绝缘本体1的 导电端子2及侦测端子3。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绝缘本体1包括纵长的基部10、自基部10的两端分别向 前延伸的侧板11及若干平行且间隔设置于两侧板11之间的隔板12。所述隔板12之间形 成并列设置的端子容置槽14,每一端子容置槽14包括设置于基部10的固定槽141及与该 固定槽相连通的对接槽142。在本实施方式中,每一导电端子2包括U型的挟持部21、自该挟持部21向上延伸 的一对固定部22、自固定部22前端向前相对延伸的一对弹性接触臂23及自挟持部21向 下延伸的焊接部24。挟持部21包括呈平面状且相对设置的第一、第二臂部211、212,固定 部22是自第一臂部211的两侧向上朝远离第一臂部211的方向延伸形成,焊接部24则是 自第二臂部212的自由端向下延伸形成。导电端子2自绝缘本体1的后端面15向前组装 并固定于对应的端子容置槽14,其中,挟持部21挟持绝缘本体1的底壁16,并使第一、第二 臂部211、212分别位于底壁16的两侧,且第二臂部212及焊接部24位于底壁16下方;固 定部22固定于固定槽141,而两接触臂23相对向前延伸并使前端的对接部231凸伸入对 接槽142,接触臂23分别与对应的隔板12相对设置。导电端子2组装入绝缘本体1后,该 电连接器100的两侧板11及该两侧板11之间的区域即用以与一相匹配的对接连接器(未 图示)对接,该区域定义为电连接器100与对接连接器相对接的对接区。底壁16的底面即 形成该电连接器100的安装面,第二臂部212及焊接部24位于底壁16的下方,可节省电连 接器100占用电路板的空间。请继续参阅图2至图5所示,绝缘本体1自侧板11的外侧进一步向外延伸有延伸 部13,该延伸部13的顶面130低于侧板11的顶面110,且延伸部13上设有自延伸部13的 后端面向前凹设的收容槽131,该收容槽131向上并向前贯穿延伸部13,且收容槽131与端 子容置槽14的开口方向相同。侦测端子3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端子31及第二端子32,第 一端子31包括平板状的主体部311、自该主体部311的两相对侧分别向前延伸的第一固持 部312与第一弹性臂313、连接于主体部311之中部上端缘的弹性扣持臂314及连接于主 体部311下端缘的焊接部315。该扣持臂314包括自主体部311上端缘向上延伸的连接部 316、自连接部316先朝远离第一弹性臂313的方向延伸再弯折向前延伸的L型延伸臂317 及自延伸臂317前端反向朝连接部316延伸后再朝向第一弹性臂313延伸的扣持部318。4第一弹性臂313上设有朝向扣持部318延伸的抵推部319及位于第一弹性臂313自由端的 抵靠部310。第二端子32包括本体部321、自本体部321上端向前延伸的第二弹性臂322及 自本体部321中部向前延伸的第二固持部323,第二弹性臂322的自由端形成抵接部324, 且抵接部324上朝向抵靠部310凸设有触点325。本体部321的下端即形成焊接部,扣持臂 314位于第一固持部312的上方。侦测端子3自延伸部13的后端面组装入收容槽131,其中第一端子31借助第一 固持部312固定于该收容槽131,主体部311及连接部316贴靠于收容槽131的内壁,第一 弹性臂313及扣持臂314分别位于收容槽131的两相对侧,而扣持部318及抵推部319则 相对凸伸于该收容槽131。第二端子32借助第二固持部323固定于第一端子31与侧板11 之间,且抵接部324与抵靠部310相对设置,使得抵靠部310可朝向抵接部324移动并接触 抵接部324上的触点325。请参阅图1至图5所示,该电连接器100组装于一电子装置,本实施方式中电子 装置为一电池(未图示),延伸部13组装于所述电池的内部,即延伸部13覆盖于电池的外 壳内部,仅使对接区暴露于外部以与对接连接器对接。电池的外壳上设有的插接部4收容 于收容槽131,并推动抵推部319使得抵靠部310朝向第二端子32移动并接触抵接部324 上的触点325,此时,侦测端子3导通,组装有该电连接器100的电池处于安全使用状态,可 供用户使用。扣持部318扣持于插接部4上的扣持孔41可进一步加强电池的外壳与电连 接器100之间的固持。若组装有该电连接器100的电池被拆解或受到严重撞击,电池的外 壳会自电池脱落,此时插接部4会自延伸部13的收容槽131内脱出,而在插接部4脱离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源插座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导电材料制成的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上设有与电源插座相配合的插座通孔,在所述支架本体上且偏离所述插座通孔的位置处设有用于固定安装所述电源插座固定支架的固定部,在所述支架本体上且偏离所述插座通孔和所述固定部的位置处还设有接地线固定端,所述接地线固定端形成通过导线与所述电源插座的接地端电连接的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萧学隆林为忠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