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曾赞专利>正文

可拆卸式摄影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774179 阅读:1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摄影辅助用具,特别是涉及一种可拆卸式摄影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可拆卸式摄影包包体和内胆可拆卸,可以将包体或内胆分开更换,且当包体或内胆的一处损坏时,不需将整体摄影包换掉,进而节省了材料,其中,包括包体和内胆,包体的顶部设置有包盖,内胆可拆卸的安装在包体的内部,内胆由支架和缓冲片组成,缓冲片可拆卸的安装在支架上。(*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摄影辅助用具,特别是涉及一种可拆卸式摄影包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现有的摄影包结构均为包体和内胆缝在一起,内胆位于包体内部,包体 顶部设置有包盖,包盖上安装有提手,将摄像机放入包中,之后合上包盖。这样的摄影包包 体和内胆不可拆卸,当包体或内胆的一处损坏时,需要整体换掉,且当顾客认为外观需要更 换的时候,也需要将摄影包整体换掉,浪费材料。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包体和内胆可拆卸,可以将包体或内胆分 开更换,且当包体或内胆的一处损坏时,不需将整体摄影包换掉,进而节省了材料的可拆卸 式摄影包。本技术的可拆卸式摄影包,其中,包括包体和内胆,所述包体的顶部设置有包 盖,所述内胆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包体的内部,所述内胆由支架和缓冲片组成,所述缓冲片 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支架上。本技术的可拆卸式摄影包,其中,所述支架是由前侧面左立柱、前侧面右立 柱、左侧面顶棱、左侧面底棱、右侧面顶棱、右侧面底棱、后侧面顶棱和后侧面底棱组成的长 方体型结构,其中,所述前侧面左立柱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左侧面顶棱和所述左侧面底棱连 接,所述前侧面右立柱分别与所述右侧面顶棱和所述右侧面底棱连接,所述后侧面顶棱的 两端分别与所述左侧面顶棱和所述右侧面顶棱连接,所述后侧面底棱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左 侧面底棱和所述右侧面底棱连接。本技术的可拆卸式摄影包,其中,所述前侧面左立柱的顶端通过第一弯头与 所述左侧面顶棱连接,所述前侧面左立柱的底端通过第二弯头与所述左侧面底棱连接,所 述前侧面右立柱的顶端通过第三弯头与所述右侧面顶棱连接,所述前侧面右立柱的底端通 过第四弯头与所述右侧面底棱连接,所述后侧面顶棱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五弯头和第六弯头 与所述左侧面顶棱和所述右侧面顶棱连接,所述后侧面底棱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七弯头和第 八弯头与所述左侧面底棱和所述右侧面底棱连接。本技术的可拆卸式摄影包,其中,所述前侧面左立柱和所述前侧面右立柱间 安装有第一固定柱,所述后侧面顶棱和所述后侧面底棱间安装有第二固定柱,所述第一固 定柱的左端通过第一卡爪安装在所述前侧面左立柱上,所述第一固定柱的右端通过第二卡 爪安装在所述前侧面右立柱上,所述第二固定柱的顶端通过第三卡爪安装在所述后侧面顶 棱上,所述第二固定柱的底端通过第四卡爪安装在所述后侧面底棱上。本技术的可拆卸式摄影包,其中,所述缓冲片分别为前侧面缓冲片、后侧面缓 冲片、左侧面缓冲片、右侧面缓冲片和底面缓冲片,所述前侧面缓冲片套在所述第一固定柱 外部,所述后侧面缓冲片套在所述第二固定柱外部,所述左侧面缓冲片的顶部通过第一魔术贴与所述左侧面顶棱安装在一起,所述左侧面缓冲片的底部通过第二魔术贴与所述底面 缓冲片安装在一起,所述右侧面缓冲片的顶部通过第三魔术贴与所述右侧面顶棱安装在一 起,所述右侧面缓冲片的底部通过第四魔术贴与所述底面缓冲片安装在一起。本技术的可拆卸式摄影包,其中,所述后侧面顶棱上活页式安装有“X”型挡 板,所述挡板与所述包盖连接在一起。本技术可拆卸式摄影包的有益效果为将缓冲片可拆卸的安装在支架上,并 将内胆放置在包体的内部,当包体或内胆的一处损坏时,不需将整体摄影包换掉,而是换掉 内胆与包体中的一种,再次购买时直接购买所需摄影包的损坏部分,节省了材料,并且当摄 影包内放置比较贵重的摄影机时,根据需要调整缓冲片的厚度,来增强缓冲片对摄影机的 保护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可拆卸式摄影包中支架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可拆卸式摄影包中支架与缓冲片配合的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可拆卸式摄影包中支架与缓冲片配合的立体图;图4是本技术可拆卸式摄影包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可拆卸式摄影包作进一步说明。参见图2和4,本技术的可拆卸式摄影包,包括包体1和内胆2,内胆由支架3 和缓冲片组成,包体1的顶部设置有包盖4,包盖4和包体1连接成一体,包盖4的顶部缝装 有提手5,且包盖4上缝装有用来盖住包体1的卡扣,内胆2直接放置在包体1的内部,结 合图1,支架3是由前侧面左立柱6、前侧面右立柱7、左侧面顶棱8、左侧面底棱9、右侧面 顶棱10、右侧面底棱11、后侧面顶棱12和后侧面底棱13组成的长方体型结构,其中,前侧 面左立柱6的顶端通过第一弯头14与左侧面顶棱8连接,前侧面左立柱6的底端通过第二 弯头15与左侧面底棱9连接,前侧面右立柱7的顶端通过第三弯头16与右侧面顶棱10连 接,前侧面右立柱7的底端通过第四弯头17与右侧面底棱11连接,后侧面顶棱12的两端 分别通过第五弯头18和第六弯头19与左侧面顶棱8和右侧面顶棱10连接,后侧面底棱13 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七弯头20和第八弯头21与左侧面底棱9和右侧面底棱11连接,前侧面 左立柱6和前侧面右立柱7间安装有第一固定柱22,后侧面顶棱12和后侧面底棱13间安 装有第二固定柱23,第一固定柱22的左端通过第一卡爪241安装在前侧面左立柱6上,第 一固定柱22的右端通过第二卡爪242安装在前侧面右立柱7上,第二固定柱23的顶端通 过第三卡爪243安装在后侧面顶棱12上,第二固定柱23的底端通过第四卡爪244安装在 后侧面底棱13上,结合图3,缓冲片分别为前侧面缓冲片25、后侧面缓冲片26、左侧面缓冲 片27、右侧面缓冲片28和底面缓冲片29,前侧面缓冲片25套在第一固定柱22外部,后侧 面缓冲片26套在第二固定柱23外部,左侧面缓冲片27的顶部通过第一魔术贴30与左侧 面顶棱8安装在一起,左侧面缓冲片27的底部通过第二魔术贴31与底面缓冲片29安装在 一起,右侧面缓冲片28的顶部通过第三魔术贴32与右侧面顶棱10安装在一起,右侧面缓 冲片28的底部通过第四魔术贴33与底面缓冲片29安装在一起,后侧面顶棱12上活页式4连接有“X”型挡板34,挡板34与包盖4粘贴在一起。本技术可拆卸式摄影包的使用过程如下将包盖打开,将支架和安装在支架 上的缓冲片放置于包体中,后将摄像机放入内胆中即可,如出现包体损坏或因外观原因,可 直接将包体换掉而不用换掉内胆,如果内胆出现破损,可直接将缓冲片取下,支架和包体均 不用换掉,当支架出现破损,可直接将支架破损的某个部位换掉,支架的其余部分和包体、 缓冲片均不用换掉,最终节省了材料。以上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技术 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 技术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 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拆卸式摄影包,包括包体和内胆,所述包体的顶部设置有包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包体的内部,所述内胆由支架和缓冲片组成,所述缓冲片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支架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可拆卸式摄影包,包括包体和内胆,所述包体的顶部设置有包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包体的内部,所述内胆由支架和缓冲片组成,所述缓冲片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支架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拆卸式摄影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是由前侧面左立柱、 前侧面右立柱、左侧面顶棱、左侧面底棱、右侧面顶棱、右侧面底棱、后侧面顶棱和后侧面底 棱组成的长方体型结构,其中,所述前侧面左立柱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左侧面顶棱和所述左 侧面底棱连接,所述前侧面右立柱分别与所述右侧面顶棱和所述右侧面底棱连接,所述后 侧面顶棱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左侧面顶棱和所述右侧面顶棱连接,所述后侧面底棱的两端分 别与所述左侧面底棱和所述右侧面底棱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拆卸式摄影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侧面左立柱的顶端通 过第一弯头与所述左侧面顶棱连接,所述前侧面左立柱的底端通过第二弯头与所述左侧面 底棱连接,所述前侧面右立柱的顶端通过第三弯头与所述右侧面顶棱连接,所述前侧面右 立柱的底端通过第四弯头与所述右侧面底棱连接,所述后侧面顶棱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五弯 头和第六弯头与所述左侧面顶棱和所述右侧面顶棱连接,所述后侧面底棱的两端分别通过 第七弯头和第八弯头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赞
申请(专利权)人:曾赞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