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显德专利>正文

渔线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7586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渔线轮包括线轮和转动座,绕线轮轴固定在转动座上,绕线轮轴的端部带有伞状端头,绕线轮轴穿过线轮与套头插接,套头包括架设在内壁上的隔板,隔板开设可供伞状端头穿过的通孔,隔板与套头内部顶壁之间设置有带通孔的垫板,隔板上方设置按钮,该按钮包括按键端和下部侧边设置的推挡部,该推挡部带有斜向设置的面,套头的顶壁上还开设有通孔,按钮的按键端经套头顶壁上的通孔露出外界,按钮还配备有对其施加向上顶力的第一复位弹簧,在按钮向下移动的过程中推挡部上斜向设置的面可侧向推移垫板,垫板配备有可促使其朝推挡部方向移动的第二复位弹簧,绕线轮轴的伞状端头穿过隔板和垫板,伞状端头卡在隔板上方。该渔线轮的伞状端部与套头的脱扣和扣接非常方便。(*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Reel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fishing reel comprises a wire wheel and the rotating seat, winding axle fixed on the rotating seat, around the end of the line shaft with umbrella end winding shaft through the line wheel and the sleeve head plug, socket comprises baffle mounted on the inner wall of the separator is provided with a through hole for umbrella end through the hole with a backing plate, partition wall between the top and the set set head, set the button above the diaphragm, including the key button and a lower end arranged on the side of the block, with obliquely arranged surface of the block, the top wall socket is also provided with a through hole, press end button through hole on the wall of the sleeve head exposed outside, the button is also equipped with applying a first reset spring upward pushing force on the button, in the process of downward movement of the drive part is obliquely arranged in front of the lateral pushing plate, plate can be equipped with the move Second reset spring moving block direction, around the end of the line through the wheel shaped baffle and umbrella end plate, the baffle plate in the card. At the end of the trip umbrella reel and sleeve head and buckle is very conveni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渔线轮。技术背景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渔线轮的绕线轮轴与套头扣接后往往需要借助工具才能 将绕线轮轴的伞状端部从套头内脱扣出来,因此渔线轮内部零件发生故障时更 换和维修工作往往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渔线轮,该渔线轮的伞状端部 与套头的脱扣和扣接非常方便。为此,本技术提供的渔线轮包括线轮和转动座,绕线轮轴固定在转动 座上,绕线轮轴的端部带有伞状端头,绕线轮轴穿过线轮与套头插接,套头包 括架设在内壁上的隔板,隔板开设可供伞状端头穿过的通孔,隔板与套头内部 顶壁之间设置有带通孔的垫板,隔板上方设置按钮,该按钮包括按键端和下部 侧边设置的推挡部,该推挡部带有斜向设置的面,套头的顶壁上还开设有通孔, 按钮的按键端经套头顶壁上的通孔露出外界,按钮还配备有对其施加向上顶力 的第一复位弹簧,在按钮向下移动的过程中推挡部上斜向设置的面可侧向推移 垫板,垫板配备有可促使其朝推挡部方向移动的第二复位弹簧,绕线轮轴的伞 状端头穿过隔板和垫板,伞状端头卡在隔板上方。由于本技术提供的渔线轮需要解扣时只需按下按钮,按钮下移后其推 挡部可进入缺口内,并且推挡部上设置斜向设置的面的部位可侧向推移垫板, 垫板克服第二复位弹簧的作用力侧向移动,从而使原本与伞状端头错位设置的垫板上的通孔与伞状端头恰好对位,这时伞状端头不再卡在垫板上方,可以从 垫板上的通孔退出,然后脱离隔板上的通孔,最终使转动座与线轮完全脱开。 而伞状端头与套头的插接则更加方便,只需直接插入即可。附图说明图l为渔线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渔线轮的分体结构局部剖视示意图。图3为图2中的止回轮的结构平面示意图。图4为图3的剖视示意图。图5为图2中的垫板的结构平面示意图。图6为图5的结构剖视示意图。图7为图2中的按钮的结构平面示意图。图8为图7的结构剖视示意图。图9为图2中的盖板的结构平面示意图。图10为图9的左视图。图11为图2中的转动座的端面结构示意图。各附图中5、绕线轮轴,12、线轮,13、转动座,21、第一复位弹簧,22、 套头,23、伞状端头,24、隔板,25、垫板,26、按钮,27、按键端,28、推 挡部,29、面,30、第二复位弹簧,31、支脚,32、盖板,33、缺口, 34、安 置槽,35、轴杆,36、止回挡件,37、挡件阻壁。如图l、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图10所示,本 技术提供的渔线轮包括线轮12和转动座13,绕线轮轴5固定转动座13上, 绕线轮轴5的端部带有伞状端头23,绕线轮轴5穿过线轮12与套头22插接,套头22包括架设在内壁上的隔板24,隔板24开设可供伞状端头23穿过的通孔, 隔板24与套头22内部顶壁之间设置有带通孔的垫板25,隔板24上方设置按钮 26,该按钮26包括按键端27和下部侧边设置的推挡部28,该推挡部28带有斜 向设置的面29,套头22的顶壁上还开设有通孔,按钮26的按键端27经套头 22顶壁上的通孔露出外界,按钮26还配备有对其施加向上顶力的第一复位弹簧 21,在按钮26向下移动的过程中推挡部28上斜向设置的面29可侧向推移垫板 25,垫板25配备有可促使其朝推挡部28方向移动的第二复位弹簧30,绕线轮 轴5的伞状端头23穿过隔板24和垫板25,伞状端头23卡在隔板24上方。在 本实施例中垫板25两侧带有支脚31,其中有一支脚31对准按钮26的推挡部 28,第二复位弹簧30侧向支撑在另一侧支脚31和套头22的内侧壁上,垫板25 的上方覆盖有盖板32,盖板32固定在隔板24上,盖板32与隔板24之间留有 供垫板25横向移动的空间,盖板32上同样开设有通孔,盖板32上还带有缺口 33,该缺口 33对准按钮26的推挡部28,并可供推挡部28进入,垫板25的一 侧支脚31对准缺口 33,绕线轮轴5的伞状端头23同样穿过盖板32上的通孔, 按钮26配备的第一复位弹簧21两端分别支撑在按钮26和盖板32上。下面详 细介绍本自然段描述的结构的使用方法和功能上述结构主要是为了解决绕线 轮轴5与套头22的解扣问题,为了解开套头22与绕线轮轴5的连接,传统渔 线轮必须借助工具才能完成解扣拔出绕线轮轴5,使转动座13和线轮12能够相 互脱离,而本实施例提供的渔线轮需要解扣时只需按下按钮26,按钮26下移后 其推挡部28可进入缺口 33内,并且推挡部28上设置斜向设置的面29的部位 可侧向推移垫板25,垫板25克服第二复位弹簧30的作用力侧向移动,从而使 原本与伞状端头23错位设置的垫板25上的通孔与伞状端头23恰好对位,这时 伞状端头23不再卡在垫板25上方,可以从垫板25上的通孔退出,然后脱离隔板24上的通孔,最终使转动座13与线轮12完全脱开。如图11所示,在上述渔线轮中绕线轮轴5上还套接有止回轮15,转动座 13上止回轮15的旁边设置有拨杆安置槽34,该拨杆安置槽34内至少左右分设 有两个轴杆35,安置槽34内其中一个轴杆35上套接有止回挡件36,该止回挡 件36搭在止回轮15的齿部,所述拨杆安置槽34内每个轴杆35的旁边设置有 挡件阻壁37,在挡件阻壁37的阻挡下止回挡件36至少可阻止止回轮15朝一个 方向的转动,止回挡件36还配备有促使其朝自身所靠近的挡件阻壁37 —侧转 动的扭转弹簧。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挡件36配备有扭转弹簧,挡件36搭在止回 轮15的齿部后,当使用者转动线轮12促使止回轮15转动时可以有明显的手感, 当使用者反向转动线轮12时由于挡件36被挡件阻壁37阻挡,止回轮15被挡 件36卡住,进而使线轮12也无法转动,可以防止线轮12回转,而且为了方便 不同用手习惯的人使用这种渔线轮,还可将挡件36换位设置于另外一个轴杆35 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渔线轮,包括线轮(12)和转动座(13),绕线轮轴(5)固定在转动座(13)上,绕线轮轴(5)的端部带有伞状端头(23),绕线轮轴(5)穿过线轮(12)与套头(22)插接,其特征是:套头(22)包括架设在内壁上的隔板(24),隔板(24)开设可供伞状端头(23)穿过的通孔,隔板(24)与套头(22)内部顶壁之间设置有带通孔的垫板(25),隔板(24)上方设置按钮(26),该按钮(26)包括按键端(27)和下部侧边设置的推挡部(28),该推挡部(28)带有斜向设置的面(29),套头(22)的顶壁上还开设有通孔,所述按钮(26)的按键端(27)经套头(22)顶壁上的通孔露出外界,按钮(26)还配备有对其施加向上顶力的第一复位弹簧(21),在按钮(26)向下移动的过程中推挡部(28)上斜向设置的面(29)可侧向推移垫板(25),垫板(25)配备有可促使其朝推挡部(28)方向移动的第二复位弹簧(30),所述绕线轮轴(5)的伞状端头(23)穿过隔板(24)和垫板(25),伞状端头(23)卡在隔板(24)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渔线轮,包括线轮(12)和转动座(13),绕线轮轴(5)固定在转动 座(13)上,绕线轮轴(5)的端部带有伞状端头(23),绕线轮轴(5)穿过线轮(12)与套头(22)插接,其特征是套头(22)包括架设在内壁上的隔板(24), 隔板(24)开设可供伞状端头(23)穿过的通孔,隔板(24)与套头(22)内部 顶壁之间设置有带通孔的垫板(25),隔板(24)上方设置按钮(26),该按钮(26) 包括按键端(27)和下部侧边设置的推挡部(28),该推挡部(28)带有斜向设置 的面(29),套头(22)的顶壁上还开设有通孔,所述按钮(26)的按键端(27) 经套头(22)顶壁上的通孔露出外界,按钮(26)还配备有对其施加向上顶力的 第一复位弹簧(21),在按钮(26)向下移动的过程中推挡部(28)上斜向设置的 面(29)可侧向推移垫板(25),垫板(25)配备有可促使其朝推挡部(28)方向 移动的第二复位弹簧(30),所述绕线轮轴(5)的伞状端头(23)穿过隔板(24) 和垫板(25),伞状端头(23)卡在隔板(24)上方。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渔线轮,其特征是所述垫板(25)两侧带有支脚 (31),其中有一支脚(31)对准按钮(26)的推挡部(28),所述第二复位弹簧 (30)侧向支撑在另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显德徐莲珍
申请(专利权)人:张显德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