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铰链及设置有其的集装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754286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折叠铰链,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支座套管部和第二支座套管部,每个支座套管部分别包括两个沿轴向间隔预定距离的支座套管,两个支座套管之间形成容纳空间;连接套管部,包括两个并排固定在一起的连接套管,分别位于第一和第二支座套管部中对应一个的容纳空间中;以及第一和第二销轴,其中,第一支座套管部的两个支座套管和连接套管部中对应的一个连接套管通过第一销轴可转动地相连,第二支座套管部的两个支座套管和连接套管部中对应的另一个连接套管通过第二销轴可转动地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设置有该折叠铰链的集装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折叠铰链由于安装在集装箱的相邻门扇的间隙之间,因此不会阻碍相邻门扇间的折叠开启动作。(*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折叠铰链。本技术还涉及一种配备有该折叠铰链的集装 箱,所述集装箱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门扇组件,每个门扇组件包括至少两个门扇,其中相邻门 扇之间通过所述折叠铰链进行连接。
技术介绍
现有的集装箱通常配备有一个或多个门扇组件,以便于向箱内装卸货物。其中门 扇组件可以由两个或更多个单独的门扇并排连接构成。相邻门扇之间通常采用折叠铰链 (如普通的单轴门铰链)进行连接。如图1、2所示,普通的门铰链10为单轴铰链,其包括 焊接固定到其中一个门扇(如la)上的铰链板11 ;焊接固定在相邻的另一扇门(如lb)上 的铰链支耳12 ;以及将铰链板11和铰链支耳12转动连接到一起的铰链销13。由于门铰链 10会相对于门扇组件突出,因此其通常设置在门扇组件的外侧。突出的门铰链10不仅容易 撞坏,而且占用了集装箱的箱体空间,使得集装箱在满足标准尺寸时其有效载货容积减小。另一方面,如图3A、3B所示,在门扇组件打开时,突出的门铰链10使得相邻的门扇 Ia和Ib (或Ib和Ic)无法相互贴合。而且,当门扇组件包括三个门扇时,这三个门扇无法 均实现折叠。这使得门扇组件在开启时的转臂较大,特别是对于那些包括三个或以上门扇 的门扇组件来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叠铰链,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一个或多个 问题。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装箱,该集装箱的门扇组件在开启状态 下能够实现折叠贴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折叠铰链,其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支 座套管部和第二支座套管部,每个支座套管部分别包括两个沿轴向间隔预定距离的支座套 管,每个支座套管部的两个支座套管之间形成容纳空间;连接套管部,包括两个并排固定在 一起的连接套管,这两个连接套管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和第二支座套管部中对应一个的容纳 空间中,并与对应的支座套管部同轴;以及第一和第二销轴,其中,所述第一支座套管部的 两个支座套管和所述连接套管部中对应的一个连接套管通过该第一销轴可转动地相连,所 述第二支座套管部的两个支座套管和所述连接套管部中对应的另一个连接套管通过该第 二销轴可转动地相连。所述第一销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座套管部的两个支座套管相固定;和/或 所述第二销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支座套管部的两个支座套管相固定。所述第一和/或第二销轴与所述连接套管部的对应的一个连接套管相固定。所述第一和/或第二销轴与所述连接套管部的对应的一个连接套管为一体结构。所述折叠铰链还包括设置在其一侧的至少一个限位板,该限位板固定在所述第一3或第二支座套管部的支座套管的外侧,并向相对的所述第二或第一支座套管部的方向延伸。所述折叠铰链包括两个限位板,这两个限位板分别位于所述连接套管部的沿轴向 方向的两侧。所述两个限位板中的一个固定到第一支座套管部的一个支座套管,而另一个固定 到第二支座套管部的一个支座套管。在所述连接套管部的连接套管和对应的所述第一和第二支座套管部的支座套管 之间还设置有垫圈,所述第一和第二销轴穿过对应的垫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集装箱,配备有至少一个门扇组件,该 门扇组件包括多个相互连接的门扇。其中,相邻的两个门扇之间通过如上面所述的本实用 新型的折叠铰链活动连接。所述折叠铰链位于相邻门扇的间隙之间,并且第一和第二支座 套管部分别固定到所述相邻的两个门扇中的一个。所述折叠铰链位于靠近所述相邻的两个门扇在折叠时相互贴合的表面的位置。所述折叠铰链还包括设置在其一侧的至少一个限位板,该限位板固定在所述第一 或第二支座套管部的外侧,并向所述第二或第一支座套管部的方向延伸;该限位板设置在 折叠铰链的与所述相邻的两个门扇在折叠时相互贴合的表面相背的一侧。所述相邻的两个门扇中的一个上设有朝向另一个门扇延伸的加长结构,所述折叠 铰链的对应的一个支座套管部固定到该加长结构上。根据本技术的折叠铰链安装在相邻门扇的间隙之间,因此不会阻碍相邻门扇 间的折叠开启动作。而且该折叠铰链不会占用集装箱的箱内/外空间,因此在满足集装箱 尺寸标准的前提下实质上增大了集装箱的有效载货容积。另外,本技术的折叠铰链是 一种双轴铰链,从而使得门扇在开合过程中转动更加灵活。以下结合附图和详细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由现有的门铰链进行连接的门扇组件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门扇组件的俯视图;图3A和3B分别为图2中门扇组件的两种折叠状态;图4为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折叠铰链的正视图;图4A、4B、4C分别为图4中A_A、B_B、C-C截面的剖视图;图5A-5C示出了根据本技术一变形例的折叠铰链,在与图4中A_A、B_B、C-C 位置相同处的截面剖视图;图6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集装箱的一个门扇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的俯视图;图8示出了图7中的门扇组件的折叠过程中的状态;图9示出了门扇组件处于折叠状态时的俯视图;图10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折叠铰链与门扇相连的一变形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4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它实施 方式中。如图4、4A_4C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折叠铰链30,其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 支座套管部31和第二支座套管部32、连接套管部33、以及两个销轴34、35。其中,第一支座 套管部31包括两个支座套管311、312,它们沿轴向间隔预定距离从而形成一容纳空间。类 似地,第二支座套管部32也包括两个支座套管321、322,它们也沿轴向间隔预定距离从而 形成一容纳空间。连接套管部33,包括两个并排且固定在一起的连接套管331和332。连接 套管331和332分别位于第一和第二支座套管部31和32中对应一个的容纳空间中,并与 该对应的支座套管部同轴。例如,第一连接套管331与第一支座套管部31同轴,而第二连 接套管332与第二支座套管部32同轴。第一销轴34可贯穿第一支座套管部31的两个支 座套管311、312以及第一连接套管331,从而将第一支座套管部31和及第一连接套管331 可转动地连接。而第二销轴35可贯穿第二支座套管部32的两个支座套管321、322以及第 二连接套管332,从而将第二支座套管部32和及第二连接套管332可转动地连接。通过这 种设置,第一和第二支座套管部31、32可分别相对于连接套管部33转动。优选地,在连接套管331的两端与第一支座套管部31的两个支座套管311、312之 间以及连接套管332的两端与第二支座套管部32的两个支座套管321、322之间还分别设 置有垫圈38,以减少支座套管部31、32与对应的连接套管331、332之间的转动磨损。销轴 34,35可从对应的垫圈中穿过。根据本技术,第一销轴34的两端可分别固定(例如焊接)到第一支座套管部 的两个支座套管311和312。第二销轴35的两端可分别固定(例如焊接)到第二支座套 管部的两个支座套管321和322。可选地,第一和/或第二销轴34、35可分别固定到连接 套管部33中对应的一个连接套管上。可选地,第一和/或第二销轴34、35可与连接套管部 33中对应的一个连接套管设置为一体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折叠铰链,其特征在于,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支座套管部和第二支座套管部,每个支座套管部分别包括两个沿轴向间隔预定距离的支座套管,每个支座套管部的两个支座套管之间形成容纳空间;连接套管部,包括两个并排固定在一起的连接套管,这两个连接套管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和第二支座套管部中对应一个的容纳空间中,并与对应的支座套管部同轴;以及第一和第二销轴,其中,所述第一支座套管部的两个支座套管和所述连接套管部中对应的一个连接套管通过该第一销轴可转动地相连,所述第二支座套管部的两个支座套管和所述连接套管部中对应的另一个连接套管通过该第二销轴可转动地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正华章志军周卫华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中集特种运输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