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滑动式S型婴儿手推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753977 阅读:2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收合方便且结构牢固稳定的滑动式S型婴儿手推车,包括手把、后脚管、底架管、座架管、支撑折合、车轮、顶篷、脚踏带及前扶手,所述手把为S形连体,左右分布于该手推车前部;所述后脚管上端与上述手把后部可折叠地活动铰接;所述底架管连接于上述手把下部及后脚管下部之间,用于承接手推车座布;所述座架管分别为两根,连接于同一侧的手把中部与后脚管中部之间,用于支撑座布;所述支撑折合设置于后部左右两后脚管下部之间;所述脚踏带跨设于左右两手把下部靠近车轮的位置;所述前扶手跨设于左右两手把的中间部位。(*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婴儿手推车,尤其是指一种滑动式S型婴儿手推车。
技术介绍
婴幼儿是一个家庭的核心,因此对于婴幼儿所要使用的产品,家长更是会特别在 意,比如说婴幼儿的手推车便是如此。婴幼儿的手推车便于家长可以将婴幼儿方便地带 到户外,从事有益于婴幼儿身心的各种活动。现有的婴幼儿手推车款式多样,功能也五花 八门,但按结构来分一般有固定式及折叠式,固定式婴幼儿手推车的整个框架结构固定不 变,无法折叠,因此其平时需占用较大空间,而且如果外出使用也不方便,一般主要在家里 使用;另外一种折叠式婴幼儿手推车则具有可折叠的明显优点,因此其在折叠后,占用空间 小,从而携带放置方便,家长外出时,可用这种折叠式婴幼儿手推车来携带婴幼儿外出。不 过目前市场上的婴幼儿手推车存在夹手或负载时功能不稳定等技术问题,多年来一直没有 好的方案改变。本技术的专利技术人即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折叠式婴幼儿手推车,很 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收合方便且结构牢 固稳定的滑动式S型婴儿手推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一种滑动式S型婴儿手推车, 包括手把、后脚管、底架管、座架管、支撑折合、车轮、顶篷、脚踏带及前扶手,所述手把为S 形连体,左右分布于该手推车前部;所述后脚管上端与上述手把后部可折叠地活动铰接; 所述底架管连接于上述手把下部及后脚管下部之间,用于承接手推车座布;所述座架管分 别为两根,连接于同一侧的手把中部与后脚管中部之间,用于支撑座布;所述支撑折合设置 于后部左右两后脚管下部之间,其包括交叉折合、折合护片、上折合、提手、下折合及二道, 其中交叉折合的交叉点处设有上述折合护片,而交叉折合上端固定于一紧固滑块上,该紧 固滑块则可沿上述后脚管滑动并通过一自动锁扣实现紧固滑块在后脚管上的滑动或固定, 且该紧固滑块上同时还固结有座架管的后端部,而交叉折合的下端则通过固定座固定于左 右两后脚管的下部,同时上述上折合设置于所述交叉折合的上部叉口之间,且该上折合中 间设有一用于拉动折叠手推车的所述提手,所述下折合两端固定于上述两侧固定座之间, 且该下折合之间设有一用于启动折叠手推车的二道;所述车轮设置于上述手把及后脚管下 端部;所述顶篷通过架设于左右两手把之间的弧形篷架设置于该手推车的上部;所述脚踏 带跨设于左右两手把下部靠近车轮的位置;所述前扶手跨设于左右两手把的中间部位。本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其有益效果在于解决了传统的前关节折叠时 存在的夹手问题,改为由后部的支撑折合来实现折叠;而传统的手推车受负载时,中关节的 夹缝存有不稳定的因素,而本技术中的座架管则可沿后脚管滑动折合,解决上述夹缝问题;同时后脚管采用滑竿式收合则使得本技术的收合更加方便。从而实现整个结构 的稳定,而且由于材质原因,本技术的手推车质轻且体积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识说明1、手把3、底架管5、支撑折合52、折合护片54、提手56、二道7、顶篷8、脚踏带10、紧固滑块12、固定座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及图2所示的 一种滑动式S型婴儿手推车,包括手把1、后脚管2、底架管3、座架管4、支撑折合5、车轮6、 顶篷7、脚踏带8及前扶手9,所述手把1为S形连体,左右分布于该手推车前部;所述后脚 管2上端与上述手把1后部可折叠地活动铰接;所述底架管3连接于上述手把1下部及后 脚管2下部之间,用于承接手推车座布;所述座架管3分别为两根,连接于同一侧的手把1 中部与后脚管2中部之间,用于支撑座布;所述支撑折合5设置于后部左右两后脚管2下部 之间,其包括交叉折合51、折合护片52、上折合53、提手54、下折合55及二道56,其中交叉 折合51的交叉点处设有上述折合护片52,而交叉折合51上端固定于一紧固滑块10上,该 紧固滑块10则可沿上述后脚管2滑动并通过一自动锁扣11实现紧固滑块10在后脚管2上 的滑动或固定,且该紧固滑块10上同时还固结有座架管4的后端部,而交叉折合51的下端 则通过固定座12固定于左右两后脚管2的下部,同时上述上折合53设置于所述交叉折合 51的上部叉口之间,且该上折合53中间设有一用于拉动折叠手推车的所述提手54,所述下 折合55两端固定于上述两侧固定座12之间,且该下折合55之间设有一用于启动折叠手推 车的二道56 ;所述车轮6设置于上述手把1及后脚管2下端部;所述顶篷7通过架设于左 右两手把1之间的弧形篷架71设置于该手推车的上部;所述脚踏带8跨设于左右两手把1 下部靠近车轮6的位置;所述前扶手9跨设于左右两手把1的中间部位。使用时,用脚向上受力顶开二道56,然后拉动折合提手54,从而滑动紧固滑块10, 带动支撑折合5,从而实现对婴幼儿手推车的折叠;反之,用手按后脚上的二道56,再用脚 踏脚踏带8向下受力,进而实现车架的自动打开。本技术的重点在于,解决了传统的前关节折叠时存在的夹手问题,改为由后2、后脚管 4、座架管 51、交叉折合 53、上折合 55、下折合 6、车轮 71、篷架 9、前扶手 11、自动锁扣部的支撑折合5来实现折叠;而传统的手推车受负载时,中关节的夹缝存有不稳定的因素, 而本技术中的座架管3则可沿后脚管2滑动折合,解决上述夹缝问题;同时后脚管2采 用滑竿式收合则使得本技术的手推车收合更加方便。 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的技术范围作 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 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权利要求一种滑动式S型婴儿手推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把、后脚管、底架管、座架管、支撑折合、车轮、顶篷、脚踏带及前扶手,所述手把为S形连体,左右分布于该手推车前部;所述后脚管上端与上述手把后部可折叠地活动铰接;所述底架管连接于上述手把下部及后脚管下部之间,用于承接手推车座布;所述座架管分别为两根,连接于同一侧的手把中部与后脚管中部之间,用于支撑座布;所述支撑折合设置于后部左右两后脚管下部之间,其包括交叉折合、折合护片、上折合、提手、下折合及二道,其中交叉折合的交叉点处设有上述折合护片,而交叉折合上端固定于一紧固滑块上,该紧固滑块则可沿上述后脚管滑动并通过一自动锁扣实现紧固滑块在后脚管上的滑动或固定,且该紧固滑块上同时还固结有座架管的后端部,而交叉折合的下端则通过固定座固定于左右两后脚管的下部,同时上述上折合设置于所述交叉折合的上部叉口之间,且该上折合中间设有一用于拉动折叠手推车的所述提手,所述下折合两端固定于上述两侧固定座之间,且该下折合之间设有一用于启动折叠手推车的二道;所述车轮设置于上述手把及后脚管下端部;所述顶篷通过架设于左右两手把之间的弧形篷架设置于该手推车的上部;所述脚踏带跨设于左右两手把下部靠近车轮的位置;所述前扶手跨设于左右两手把的中间部位。专利摘要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收合方便且结构牢固稳定的滑动式S型婴儿手推车,包括手把、后脚管、底架管、座架管、支撑折合、车轮、顶篷、脚踏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滑动式S型婴儿手推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把、后脚管、底架管、座架管、支撑折合、车轮、顶篷、脚踏带及前扶手,所述手把为S形连体,左右分布于该手推车前部;所述后脚管上端与上述手把后部可折叠地活动铰接;所述底架管连接于上述手把下部及后脚管下部之间,用于承接手推车座布;所述座架管分别为两根,连接于同一侧的手把中部与后脚管中部之间,用于支撑座布;所述支撑折合设置于后部左右两后脚管下部之间,其包括交叉折合、折合护片、上折合、提手、下折合及二道,其中交叉折合的交叉点处设有上述折合护片,而交叉折合上端固定于一紧固滑块上,该紧固滑块则可沿上述后脚管滑动并通过一自动锁扣实现紧固滑块在后脚管上的滑动或固定,且该紧固滑块上同时还固结有座架管的后端部,而交叉折合的下端则通过固定座固定于左右两后脚管的下部,同时上述上折合设置于所述交叉折合的上部叉口之间,且该上折合中间设有一用于拉动折叠手推车的所述提手,所述下折合两端固定于上述两侧固定座之间,且该下折合之间设有一用于启动折叠手推车的二道;所述车轮设置于上述手把及后脚管下端部;所述顶篷通过架设于左右两手把之间的弧形篷架设置于该手推车的上部;所述脚踏带跨设于左右两手把下部靠近车轮的位置;所述前扶手跨设于左右两手把的中间部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希宣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新恒辉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5[中国|福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