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南开大学专利>正文

繁殖水生颤蚓类环节动物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7476 阅读:3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繁殖水生环节动物的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实验室条件下繁殖水生颤蚓类环节动物的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装置包括繁殖箱体1和遮光罩8,遮光罩覆盖于繁殖箱体上;繁殖箱体由两块钢化玻璃分隔为进水加热区7、繁殖饲养区2与出水截流区6三部分;进水加热区7与繁殖饲养区2之间的钢化玻璃隔板底缘与箱底之间有进水口7-5,饲养繁殖区与出水截流区之间的钢化玻璃隔板矮于箱体侧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养殖所需空间小、便于观察记录、日常管理方便、繁殖成活率高、周期短。(*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Apparatus for the propagation of an aquatic worm like animal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device for the reproduction of aquatic animals, in particular to a device for the propagation of an aquatic animal, such as a worm, under laboratory conditions. The utility model comprises a box body 1 and hood reproduction 8, hood covered on the box body by breeding; breeding two pieces of toughened glass is divided into water heating zone 7, zone 2 breeder and effluent closure area 6 three part; the water heating zone 7 zone 2 between the raising and breeding of toughened glass partition between edge and bottom the water inlet is 7 - 5, between the breeding area and water feeding area closure tempered glass plate is lower than the side wall of the box.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mall space needed for breeding, convenient observation, convenient daily management, high survival rate and short cy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繁殖水生环节动物的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实验室条件下繁殖水生颤蚓类环节动物的装置
技术介绍
水生颤蚓类环节动物是淡水中最常见的底栖动物,分布为世界范围性分布,是淡水底栖动物中的优势种之一。由于颤蚓类还是有机污染严重地区的优势种,所以在污水自净和水质监测中也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颤蚓类也是鱼类的优良天然饵料,进行大规模水产养殖可以提供廉价的动物性蛋白质。但是,目前繁殖水生颤蚓类环节动物都是进行大规模水产养殖,没有成功地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水生颤蚓类环节动物的人工繁殖饲养技术。究其原因,可能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水产养殖不管是池养或田养,培养池都必须选择在水源充足、排灌方便的地方。可利用现成的农田、荒地沟渠等,也可在空旷的场地上建立专门的养殖池。这就对于实验室养殖非常不适宜,实验室养殖收到空间条件上非常大的限制,即使是小规模的培养池对于实验室条件下来讲也是非常不方便的。2.水产养殖所需培养基的原材料一般选用富含有机质的污泥,除了污泥外,还需加上疏松物质和有机粪肥。有机质的污泥极不利于观察记录、对于颤蚓类的生物学研究非常困难。而有机粪肥所散发的恶臭更是不适于在实验室条件下使用。3.日常的管理非常复杂,不仅需要投喂饵料;而且需要控制温度、控制池中水深、控制入水水流速度;进行搅池;注意防除敌害。这对于实验室应用非常繁琐,不便于管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满足实验室条件下水生颤蚓类环节动物繁殖及饲养要求、操作简单、体积小的水生颤蚓类环节动物繁殖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繁殖水生颤蚓类环节动物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繁殖箱体1和遮光罩8,遮光罩覆盖于繁殖箱体上;繁殖箱体由两块隔板分隔为进水加热区7、繁殖饲养区2与出水截流区6三部分;进水加热区内设有温度计7-3,还设有加热棒7-4;饲养繁殖区内有大块脱脂棉3和温度计4;进水加热区7与繁殖饲养区2之间的隔板底缘与箱底之间有进水口7-5,饲养繁殖区与出水截流区之间的隔板矮于箱体侧壁,出水截流区的入水为上部溢水入水,出水截流区设有排水口5,其表面附有筛网;所述的繁殖箱体1侧壁与底部及隔板均由钢化玻璃制成。所述的温度计均为潜水式温度计。所述的排水口5附有的筛网为尼龙筛网,其孔径控制在120-150μm之间。本技术特别适用于实验室条件下水生颤蚓类环节动物的繁殖,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设计,具有以下优点1.养殖所需空间小。充分适应实验室空间有限的实际情况,放置在实验台水池边即可。给水排水都十分方便。2.培养箱侧壁和隔板选用钢化玻璃、培养基选择脱脂棉都十分便于观察记录,更加适合实验室对繁殖研究的要求。3.日常管理非常方便。入水由水龙头旋钮调解进水量,微水流模拟其原始生境,温度出加热棒控制,饲养区内的水深由出水截流区的隔板控制,保持在8cm,同时水质得到保证,只需要每天投喂饵料即可。4.遮光罩可以创造非常适宜水生颤蚓类环节动物底栖习性的无光环境,使得水生颤蚓类环节动物的成活率高、繁殖快。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繁殖箱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遮光罩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进水加热区示意图其中,1、繁殖箱体 2、繁殖饲养区 3、脱脂棉 4、温度计 5、排水口 6、出水截流区 7、进水加热区 7-1、入水口 7-2、隔板 7-3、温度计 7-4、加热棒 7-5、进水口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一种实验室条件下繁殖水生颤蚓类环节动物的装置,由繁殖箱体1与遮光罩8组成。繁殖箱的箱体和隔板均由0.5cm厚的钢化玻璃板构成,两个隔板把整个箱体分割成三个部分,即进水加热区7、繁殖饲养区2与出水截流区6三部分。其中,入水管7-1把水引入进水加热区,由加热区顶部入水,在进水加热区内靠近隔板底缘处有一潜水式恒温加热棒7-4,水流通过该加热棒加热,升至适宜颤蚓类生存的温度,进水加热区侧壁上的温度计7-3可以显示水温的变化,以便进一步确保适宜温度。进水加热区的隔板7-2下缘距离箱体的底面有一个1cm的缝隙,即进水口7-5,可使水流通过该缝隙流入繁殖饲养区。得到在繁殖饲养区内有着两个潜水式温度计,用来确保水温的适宜性,大块的脱脂棉为颤蚓类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基质,同时又便于实验者观察和挑选。出水截流区的隔板上缘比箱体侧壁矮3cm,使繁殖饲养区内的水通过溢出方式排出,这块隔板与进水加热区的隔板共同作用,不仅限制了水流的流速,同时利用水压确保了水流在加热区内充分加热并使进水中残余的氯尽快完全挥发。出水截流区的排水口设在与截流区隔板上缘水平的位置,以维持箱体内水压,同时也可以减少颤蚓类随排水冲出繁殖箱的机会。排水口内侧附有孔径控制在120~150μm之间的尼龙筛网,彻底避免了颤蚓类游出的可能性。遮光罩覆盖于繁殖箱体上形成了适于颤蚓类生长繁殖的无光环境。本技术实验室条件下繁殖水生颤蚓类环节动物的装置,其使用方法如下1.将自来水龙头旋至进水管的流速控制在6~8ml/min,将繁殖箱体内充满水,至排水口有水流出为止。放置24小时。2.接通潜水式恒温加热棒的电源,控制繁殖饲养区水温在20~25℃左右。3.将采集来的水生颤蚓类环节动物放至于脱脂棉上,每天投喂饵料。脱脂棉一般2~3个月更换一次。4.根据需要用虹吸方法清除装置底部的残余饵料及动物排泄废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繁殖水生颤蚓类环节动物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繁殖箱体(1)和遮光罩(8),遮光罩覆盖于繁殖箱体上;繁殖箱体由两块隔板分隔为进水加热区(7)、繁殖饲养区(2)与出水截流区(6)三部分;进水加热区内设有温度计(7-3),还设有加热棒(7-4);饲养繁殖区内有大块脱脂棉(3)和温度计(4),进水加热区(7)与繁殖饲养区(2)之间的隔板底缘与箱底之间有排水口(7-5),饲养繁殖区与出水截流区之间的隔板矮于箱体侧壁,出水截流区的入水为上部溢水入水,出水截流区设有排水口(5),其表面附有筛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繁殖水生颤蚓类环节动物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繁殖箱体(1)和遮光罩(8),遮光罩覆盖于繁殖箱体上;繁殖箱体由两块隔板分隔为进水加热区(7)、繁殖饲养区(2)与出水截流区(6)三部分;进水加热区内设有温度计(7-3),还设有加热棒(7-4);饲养繁殖区内有大块脱脂棉(3)和温度计(4),进水加热区(7)与繁殖饲养区(2)之间的隔板底缘与箱底之间有排水口(7-5),饲养繁殖区与出水截流区之间的隔板矮于箱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琳陈旭
申请(专利权)人:南开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