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炎症性疾病的野甘菊提取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72289 阅读:3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用野甘菊提取物治疗或预防炎症性疾病及相关病症的方法。具体地说,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给患者施用含有效量野甘菊提取物的局部用组合物来治疗或预防炎症性疾病及相关病症的方法和给患者施用含有效量野甘菊提取物的局部用组合物来治疗或预防皮肤炎症性疾病及相关病症的方法。而且,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给患者施用含有效量野甘菊提取物的局部用组合物来治疗或预防炎症性疾病及相关病症的方法,其中所述提取物基本上不含α-不饱和γ-内酯。(*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抗炎症性疾病的野甘菊提取物的制作方法专利技术的领域本专利技术涉及用野甘菊(Tanacetum parthenium)局部治疗和预防炎症性疾病及有关病症。专利技术的背景Tanacetum parthenium,通常称作野甘菊(Feverfew),因口服具有明显的医药性质,自中世纪以来即被认可用作退热药,故有此俗名。很多人分离了此植物的提取物,那些提取物被用于口服治疗偏头痛、关节炎和支气管疾患(见Johnson等,美国专利4,758,433,讨论了此提取物口服、吸入、注射或栓剂给药,见WO9406800,讨论了含银胶菊交酯(parthenolide)的野甘菊提取物)。野甘菊提取物包含很多成分。尽管不是所有成分均被分离和鉴定,但野甘菊提取物的已知成分包含了相当量的生物活性成分。至今,全野甘菊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如下5,7,4’-三羟基黄酮-7-葡糖苷、5,7,4’-三羟基黄酮-7-葡糖苷酸、1-β-羟基arbusculin、6-羟基莰非醇-3,7,4’-三甲基醚(Tanetin)、6-羟基莰非醇-3,7-二甲基醚、8-β-reynosin、10-epicanin、抗坏血酸、β-胡萝卜素、钙、铬、chrysanthemolide、chrysanthemomin、chrysarten-A、chrsyarten-C、金圣草黄素-7-葡糖苷酸、钴、波斯菊素(cosmosiin)、epoxyartemorin、藤黄菌素-7-葡糖苷、藤黄菌素-7-葡糖苷酸、mangnoliolide、银胶菊交酯(parthenolide)、六羟黄酮-3,7,3’-三甲基醚、六羟黄酮-3,7-二甲基醚、reynosin、tanaparthin、tanaparthin-1α,4α-环氧化物、tanaparthin-1β,4β-环氧化物、β-广木香内酯(闭鞘姜酯)、3-β-羟基-银胶菊交酯和3,7,3’-三甲氧基六羟黄酮。这些成分化合物在野甘菊的生物活性中所起的具体作用迄今未明。但是,有些信息已知是关于对提取物的变态反应的。据信,这些变态反应中很多是由α-不饱和γ-内酯如银胶菊交酯引起的(见Arch.Dermatol.Forsch 1975,251(3):235-44;Arch.Dermatol.Forsch 1976,255(2):111-121;Contact Dermatitis,1988,38(4):207-8;Am.J.Contact Dermatol.1998-9(1):49-50;Br.J.Dermatol,1995,132(4):543-47)。尽管有口服使用野甘菊提取物的方法,但对局部使用这些提取物治疗或预防炎症性疾病和有关病症并无明确的方法。而且,也无人描述使用不含引起变态反应的α-不饱和γ-内酯的野甘菊提取物。这些是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两个方面。专利技术的概要本专利技术涉及用野甘菊提取物治疗或预防炎症性疾病及相关病症的方法。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包括给患者施用含有效量野甘菊提取物的局部用组合物来治疗或预防炎症性疾病及相关病症的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包括给患者施用含有效量野甘菊提取物的局部用组合物来治疗或预防皮肤炎症性疾病及相关病症。本专利技术的方法还进一步包括给患者施用含有效量野甘菊提取物的局部用组合物来治疗或预防炎症性疾病及相关病症,其中所述提取物基本上不含α-不饱和γ-内酯。而且,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包括给患者施用含有效量野甘菊提取物的局部用组合物来治疗或预防皮肤炎症性疾病及相关病症的方法,其中所述提取物基本上不含α-不饱和γ-内酯。专利技术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包括给患者施用含有效量野甘菊提取物的局部用组合物来治疗或预防炎症性疾病及相关病症的方法。可局部施用本专利技术的组合物来治疗或预防的炎症性疾病及相关病症包括(但不限于)如下疾病和病疹关节炎、支气管炎、接触性皮炎、特应性皮炎、牛皮癣、脂溢性皮炎、湿疹、变应性皮炎、多形性日光疹、炎症性皮肤病、毛囊炎、脱发、毒葛、虫咬、痤疮发炎、外来因素(包括但不限于化学品、外伤、污染剂如吸烟、日晒)引起的刺激,炎症引起的继发症状,包括(但不限于)干燥、角化过度、搔痒、炎症后色素过度沉着、瘢痕形成等。可用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治疗或预防的炎症性疾病及相关病症较宜为关节炎、炎症性皮肤病、接触性皮炎、变应性皮炎、特应性皮炎、多形性日光疹、刺激(包括外来因素引起的红斑)、痤疮发炎、牛皮癣、脂溢性皮炎、湿疹、毒葛、虫咬、毛囊炎、脱发,及继发性症状等。“野甘菊”是属于菊科(Asteraceae/Composite)的一种植物,技术上称作Tanacetum parthenium,Altamisa,Crisanthemum,Leucanthemum,或Pyrethrum parthenium。术语“有效量”指治疗患者炎症性疾病或相关病症所需要的局部用组合物中野甘菊提取物的重量百分率。有效量较佳约为组合物重量的0.0005-20%。更佳为,浓度应低于局部用组合物重量的约10%。甚至更佳约为0.001%-10%,最佳约为0.01%-2%。术语“患者”指接受对炎症性病症和/或具有可见症状的炎症性疾病的预防性治疗的哺乳动物。患者较佳为人。本专利技术包括给患者施用含有效量野甘菊提取物的局部用组合物来治疗或预防皮肤炎症性疾病及相关病症的方法。术语炎症性疾病及相关病症、野甘菊、有效量和患者意义同上。术语“皮肤”包括患者的所有表面,如暴露的皮肤或被头发覆盖的表面。本专利技术还包括治疗或预防炎症性疾病及相关病症的方法,包括给患者施用含有效量野甘菊提取物的局部用组合物,其中所述提取物除去了α-不饱和γ-内酯。术语炎症性疾病及相关病症、野甘菊、有效量和患者意义同上。术语“基本上不含α-不饱和γ-内酯”指一种野甘菊提取物,其中在天然野甘菊提取物中所发现的α-不饱和γ-内酯的含量低于约0. 2重量%。这些α-不饱和γ-内酯包括(但不限于)银胶菊交酯(〔1αR-(1aR*,4E,7aS*,10aS*,10bR*)〕2,3,4,7,7a,8,10a,10b-八氢-1a,5-二甲基-8-4,5α-环氧-6β-羟基-吉马-1(10),11(13)-二烯-12-酸γ-内酯)、3-β-羟基银胶菊交酯、广木香内酯(闭鞘姜酯)、3-β-constunolide、artemorin、8-α-羟基-estafiartin、chysanthemolide、magnoliolide、tanaparthin-1α,4α-环氧化物、tanaparthin-1β,4β-环氧化物、chrysanthemonin及其他倍半萜。较佳为野甘菊提取物的α-不饱和γ-内酯含量低于约0.2。α-不饱和γ-内酯以银胶菊交酯为宜。意大利专利申请(MI99A001244,1999年6月3日提交)描述了此去银胶菊交酯提取物,该文献在此引为参考。由于α-不饱和γ-内酯引起对野甘菊提取物的某些变态反应,由除去α-不饱和γ-内酯的提取物制得的局部用组合物预期是非刺激性的。本专利技术还包括给患者施用含有效量野甘菊提取物的局部用组合物来治疗皮肤炎症性疾病及相关病症的方法,其中所述提取物基本上不含α-不饱和γ-内酯。术语炎症性疾病及相关病症、野甘菊、有效量、患者、皮肤和不含α-不饱和γ-内酯意义同上。除了野甘菊提取物外,本专利技术的局部用组合物中可包括其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治疗和预防炎症性疾病和有关病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包含有效量野甘菊提取物的局部用组合物施用于患者。

【技术特征摘要】
US 2000-6-2 09/586,587;US 1999-6-3 60/137,3321.治疗和预防炎症性疾病和有关病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包含有效量野甘菊提取物的局部用组合物施用于患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炎症性疾病或有关的病症是皮肤疾病或有关的病症。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提取物基本上不含α-不饱和γ-内酯。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提取物基本上不含α-不饱和γ-内酯,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T卡拉汉T奥多斯GJ让德梅克K马丁
申请(专利权)人:约翰逊及约翰逊法国消费者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FR[法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