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701461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燃烧器,包括炉头、引射管,间隔设置且内外嵌套的内炉座及内火盖、外炉座及外火盖,外炉座及外火盖为圆环形,内火盖、外火盖上设有多个火孔,内火盖与外火盖之间设有至少一个上下贯通的对流孔,其特征在于外炉座的外表面为由外向内倾斜的斜面。所述的外炉座连接有多个分火器,分火器倾斜向下连接外环管,外环管与引射管相通;所述的炉头与面板由螺丝连接,螺丝由装饰盖盖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全方位补充二次空气、易于清洁的燃烧器。(*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燃烧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燃气灶领域,尤其是涉及燃气灶的燃烧器。
技术介绍
在现代社会中,燃气灶的使用深受广大用户的欢迎,给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极大 的方便。现有燃气灶的燃烧器一般包括内火盖Z、外火盖X及火盖座,而火盖座的外表面形 状一般为Z形或近似Z形,以下简称L形(如图1),二次空气从L形火盖座的水平及垂直方 向或近似垂直方向补充到外火盖。二次空气从L形外火盖与面板W之间缝隙的水平方向补 充到内火盖,使得补充面积小,燃烧工况不好、热效率不高;再有,现市场大部分固定燃烧器 的面板上都会露出固定的螺丝头,看起来既不整齐又不美观,且烹饪残留下来的油污又会 慢慢的集聚在螺丝头上,螺丝头附近区域是非常难清洁的死角,这样一来灶具使用一段时 间后,污垢全部聚集在螺丝上,造成以后拆装清洁的不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全方位补充二次空气、易于清洁的燃烧 器。本燃烧器的形状近似莲花形状。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种燃烧器,包括炉头、引射管,间隔设置且内外嵌套的内炉座及内火盖、外炉座 及外火盖,外炉座及外火盖为圆环形,内火盖、外火盖上设有多个火孔,内火盖与外火盖之 间设有至少一个上下贯通的对流孔,其特征在于外炉座的外表面为由外向内倾斜的斜面;如上所述的外炉座连接有多个分火器,分火器倾斜向下连接外环管,外环管与引 射管相通;如上所述的炉头与面板由螺丝连接,螺丝由装饰盖盖住;如上所述的外火盖上火孔包括外火盖上表面的条形火孔和外火盖外侧斜表面上 的圆形火孔;内火盖上火孔设置在内火盖圆柱表面上;如上所述的多个分火器之间间隔设置,所述的对流孔设置在多个分火器之间;如上所述的内炉座及内火盖为环形;如上所述的炉头上设有2个或2个以上内外嵌套的火盖。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1、现有燃烧器补充外环火、中心火的二次空气方向一般为垂直或近似垂直、水平 方向,相对截面积要比本燃烧器小很多。本燃烧器为全方位立体补充二次空气,使燃烧更充 分,热效率更高(详见图6) 二次补充空气可以从外炉座倾斜角度的外表面补充到外火盖 的圆形火孔和条形火孔的外侧,二次补充空气也可以穿过对流孔补充到条形火孔的内侧, 这样外环火二次空气更易补充;二次补充空气也可以穿过对流孔补充到内火盖的火孔;因 而二次补充空气斜面补充比现有技术的垂直补充,相对截面积大大提高,再有现有技术从 L形外火盖与面板W之间缝隙的水平方向补充,而本专利技术没有缝隙的限制,也使相对截面积 大大提高,使内环火二次空气更容易补充。2、本燃烧器易清洁将螺丝隐蔽在装饰圈内,外观上看不到螺丝,显得美观整齐,并且将污垢挡在装饰圈外,方便了污垢的清洁,防止了污垢对螺丝的长时间腐蚀,解决了对 螺丝附近区域难清洁及被污垢腐蚀后螺丝难拆装的问题;3、现大部分灶具分火器燃气通道为水平,根据气体动力学原理(热气体向上运 动),燃气通道若为水平增大了气体流动的阻力。本新型燃烧器的分火器通道倾斜向上,符 合气体动力学原理,减少从下向上流动的燃气阻力,减少能量损失,大大提高炉头的引射能 力,使燃烧更充分、稳定。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正面图;图4是图3的A-A剖示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立体图;图6是图5的B-B剖示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爆炸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见图1、3)—种燃烧器,包括炉头1、引射管2,间隔设置且内外嵌套的内炉座31 及内火盖32、外炉座41及外火盖42,外炉座及外火盖为圆环形,内火盖、外火盖上设有多个 火孔,内火盖与外火盖之间设有至少一个上下贯通的对流孔5,对流孔垂直或接近垂直内火 盖与外火盖表面。(图6)外炉座的外表面410为由外向内倾斜的斜面。斜面也可以为斜的 曲面,并带有弧度,空气随着斜面爬升,使得外环火二次空气更易补充。外火盖上火孔包括外火盖上表面的条形火孔43和外火盖外侧斜表面上的圆形火 孔44;内火盖上火孔33设置在内火盖圆柱表面上。二次补充空气可以从外炉座倾斜角度 的外表面补充到外火盖的圆形火孔和条形火孔的外侧,二次补充空气也可以穿过对流孔补 充到条形火孔的内侧,这样外环火二次空气更易补充;二次补充空气也可以穿过对流孔补 充到内火盖的火孔;因而二次补充空气斜面补充比现有技术的垂直补充,相对截面积大大 提高,再有现有技术从L形外火盖与面板W之间缝隙的水平方向补充,而本专利技术没有缝隙的 限制,也使相对截面积大大提高,使内环火二次空气更容易补充。内火盖、外火盖呈中心对称形状,外火盖的圆形火孔根据外火盖的对称中心呈辐 射状分布。(图6、7)外炉座连接有多个分火器45,分火器倾斜向下连接外环管6,外环管与引 射管2相通;燃气流顺着分火器倾斜向上流到外炉座,符合气体动力学原理,减少从下向上 流动的燃气阻力,减少能量损失,大大提高炉头的引射能力,使燃烧更充分、稳定。多个分 火器之间间隔设置,所述的对流孔设置在多个分火器之间。(图7)炉头1有多个螺丝安装柱11,炉头1与面板由螺丝连接(图中未示出)连 接,螺丝由装饰盖7盖住。(图7)内炉座连接有内圆管8,内圆管与引射管2相通,内圆管套设在外环管之内。(图7)外炉座上部设有开口 46,外火盖盖住其幵口 ;内炉座及内火圭 内炉座及内火盖也可以为环形(图中未示出)兀’卜·^尸让及内火皿可以为Θ形,炉头上可以设有2个或2个以上内外嵌套的火盖。权利要求一种燃烧器,包括炉头(1)、引射管(2),间隔设置且内外嵌套的内炉座(31)及内火盖(32)、外炉座(41)及外火盖(42),外炉座及外火盖为圆环形,内火盖、外火盖上设有多个火孔,内火盖与外火盖之间设有至少一个上下贯通的对流孔(5),其特征在于外炉座的外表面(410)为由外向内倾斜的斜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炉座连接有多个分火器 (45),分火器倾斜向下连接外环管(6),外环管与引射管(2)相通。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炉头(1)与面板由螺丝 连接,螺丝由装饰盖盖住。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火盖(42)上火孔包 括外火盖上表面的条形火孔(43)和外火盖外侧斜表面上的圆形火孔(44);内火盖上火孔 (33)设置在内火盖圆柱表面上。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个分火器(45)之间间 隔设置,所述的对流孔(5)设置在多个分火器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炉座及内火盖为环形。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炉头上设有2个或2个 以上内外嵌套的火盖。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燃烧器,包括炉头、引射管,间隔设置且内外嵌套的内炉座及内火盖、外炉座及外火盖,外炉座及外火盖为圆环形,内火盖、外火盖上设有多个火孔,内火盖与外火盖之间设有至少一个上下贯通的对流孔,其特征在于外炉座的外表面为由外向内倾斜的斜面。所述的外炉座连接有多个分火器,分火器倾斜向下连接外环管,外环管与引射管相通;所述的炉头与面板由螺丝连接,螺丝由装饰盖盖住。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全方位补充二次空气、易于清洁的燃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燃烧器,包括炉头(1)、引射管(2),间隔设置且内外嵌套的内炉座(31)及内火盖(32)、外炉座(41)及外火盖(42),外炉座及外火盖为圆环形,内火盖、外火盖上设有多个火孔,内火盖与外火盖之间设有至少一个上下贯通的对流孔(5),其特征在于外炉座的外表面(410)为由外向内倾斜的斜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启均张喜杰吴亭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华帝燃具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