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康旭专利>正文

一种背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701241 阅读:1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背包,包括包体、背带,其特征在于背带两端固定在包体两外侧,包体中部固定有能让背带中段绕过的缠绕结构;如上所述的缠绕结构包括固定在包体上的固定带和穿过固定带的缠绕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可以单肩背、也可以双肩背的背包。(*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背包本专利技术涉及背包。 现有的背包要么是只能单肩背,要么是只能双肩背,功能单一,不能满足不同情况 的需要。本专利技术克服了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可以单肩背、也可以双肩背的背包。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一种背包,包括包体、背带,其特征在于背带两端固定在包体两外侧,包体中部固 定有能让背带中段绕过的缠绕结构;如上所述的缠绕结构包括固定在包体上的固定带和穿过固定带的缠绕柱;如上所述的固定带包括上固定带、下固定带,缠绕柱包括两根缠绕柱;两根缠绕柱 的下端相连接,任一根缠绕柱的下端穿过下固定带;两根缠绕柱的上端各自穿过上固定带; 两根缠绕柱的上端设有凸节;如上所述的固定带包括上固定带、下固定带,缠绕柱包括两根独立的缠绕柱;两根 缠绕柱的下端各自穿过下固定带,两根缠绕柱的上端各自穿过上固定带;每根缠绕柱上设 有三个凸节;如上所述固定带包括上固定带、下固定带,缠绕柱包括两根缠绕柱,两根的缠绕柱 的下端相连接;两根缠绕柱的下端各自穿过下固定带,两根缠绕柱的上端各自穿过上固定 带;所述的每根缠绕柱上设有两个凸节;如上所述的缠绕结构为两个;如上所述固定带包括上固定带、下固定带,缠绕柱包括左侧的两根缠绕柱、右侧的 两根缠绕柱,所述缠绕结构还包括连杆;左侧的两根缠绕柱上端相连接,右侧的两根缠绕柱 上端相连接,左外侧的缠绕柱的下端与右外侧的缠绕柱的下端之间由连杆连接;如上所述的连杆穿过下固定带,左侧的两根缠绕柱上端、右侧的两根缠绕柱上端 各自穿过上固定带;如上所述的背带上还设有带长调节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当背包中装的物体比较轻时,我们可以 选择单肩背,当背包中装的物体比较重时,可以选择双肩背,受力均勻,不会太辛苦;这样就 使用方便,功能增加了 ;2、结构简单,不影响原来背包的结构,只需要在原来背包上增加缠 绕结构,就能实现单肩背、双肩背的功能,方便调整。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作为单肩背包的立体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作为双肩背包的立体图;图3是实施例一背带绕过缠绕结构的立体图;图4是实施例一背带未绕过缠绕结构的立体图;图5是实施例一背带绕过缠绕结构的示意图;图6是实施例一缠绕结构的立体图;图7是实施例二背带绕过缠绕结构的示意图;图8是实施例三背带绕过缠绕结构的示意图;图9是实施例四背带绕过缠绕结构的示意图。以下结合附图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参见图1-3,本专利技术为一种背包,包括有包体1、背带2,背带两端21、22固定在包体两外侧11,包体中部12固定有能让背带中段绕过的缠绕结构3。包体中部可以是包体背面或正面的中部,也可以是包体底面的中部。背带的形状 可以是扁平形状的背带,也可以是绳状的背带,还可以是其他形状的的背带。缠绕结构3包括固定在包体1上的固定带和穿过固定带的缠绕柱;背带中段绕过 缠绕柱。当需要作为单肩背的包时,背带不用从缠绕结构中绕过;当需要作为双肩背的包 时,背带从缠绕结构中绕过。背带上还可以设有带长调节装置4,可以调节背带长短。实施例一(图3-6)固定带包括上固定带313、下固定带312,缠绕柱包括两根缠绕柱311、314;两根缠 绕柱的下端相连接,任一根缠绕柱的下端穿过固定在包体1上的下固定带312 ;两根缠绕柱 的上端各自穿过固定在包体上的上固定带313 ;两根缠绕柱的上端设有凸节315,凸节使两 根缠绕柱311、314插入上固定带313后不会脱出。使用时,背带中段可以这样绕过缠绕结构1、两根缠绕柱的上端先不要穿过固定 在包体上的上固定带313 (图5) ;2、背带中段先从外面一根缠绕柱311下面穿过,再折回外 面缠绕柱上面;3、接着背带从里面一根缠绕柱314下面穿过,再折回里面缠绕柱上面;4、两 根缠绕柱的上端各自穿过固定在包体上的上固定带313,这样背带绕好以后不会从缠绕结 构中脱出来。当然,背带中段还可以用其他的方式绕过缠绕结构。缠绕结构可以为两个,受力分布更均勻,背带固定更牢固。实施例二(图7)固定带包括上固定带324、下固定带323,缠绕柱包括两根独立的缠绕柱321、322 ; 两根缠绕柱的下端各自穿过固定在包体上的下固定带323,两根缠绕柱的上端各自穿过固 定在包体上的上固定带324。每根缠绕柱321、322上设有三个凸节325,方便背带卡在上面 两个凸节之间不会上下串动,造成背包时包体上下串动;最上面的一个凸节使两根缠绕柱 321,322插入上固定带324后不会脱出;最下面的一个凸节使两根缠绕柱321、322插入下 固定带323后不会脱出。背带2中段绕过缠绕结构的方式与实施例一相同。缠绕结构可以为两个,受力分布更均勻,背带固定更牢固。实施例三(图8)固定带包括上固定带334、下固定带333,缠绕柱包括两根缠绕柱331、332,两根的 缠绕柱的下端相连接;两根缠绕柱的下端各自穿过固定在包体上的下固定带333,两根缠 绕柱的上端各自穿过固定在包体上的上固定带334。所述的每根缠绕柱上设有两个凸节335。每根缠绕柱上设有两个凸节335,方便背 带卡在两个凸节之间不会上下串动,造成背包时包体上下串动。最上面的一个凸节使两根 缠绕柱331、332插入上固定带334后不会脱出。背带2中段绕过缠绕结构的方式与实施例一相同。 缠绕结构可以为两个,受力分布更均勻,背带固定更牢固。实施例四(图9):所述固定带包括上固定带347、下固定带346,缠绕柱包括左侧的两根缠绕柱341、 342、右侧的两根缠绕柱343、344,所述缠绕结构3还包括连杆345 ;左侧的两根缠绕柱341、 342上端相连接,右侧的两根缠绕柱343、344上端相连接,左外侧的缠绕柱341的下端与右 外侧的缠绕柱343的下端之间由连杆345连接。连杆345穿过固定在包体上的下固定带346,左侧的两根缠绕柱341、342上端、右 侧的两根缠绕柱343、344上端各自穿过固定在包体上的上固定带347。使用时,背带2中段可以这样绕过缠绕结构1、左侧的两根缠绕柱341、342的上 端、右侧的两根缠绕柱343、344的上端先不要穿过固定在包体上的上固定带347(图9); 2、背带中段的一边先从左侧的外面一根缠绕柱341下面穿过,再折回左侧的外面缠绕柱上 面;3、接着背带从左侧的里面一根缠绕柱342下面穿过,再折回左侧的里面缠绕柱上面;4、 背带中段的另一边先从右侧的外面一根缠绕柱343下面穿过,再折回右侧的外面缠绕柱上 面;5、接着背带从右侧的里面一根缠绕柱344下面穿过,再折回右侧的里面缠绕柱上面;6、 左侧的两根缠绕柱341、342的上端、右侧的两根缠绕柱343、344的上端穿过固定在包体上 的上固定带347 (图9),这样背带绕好以后不会从缠绕结构中脱出来。当然,背带中段还可 以用其他的方式绕过缠绕结构。权利要求一种背包,包括包体(1)、背带(2),其特征在于背带两端(21)、(22)固定在包体两外侧(11),包体中部(12)固定有能让背带中段绕过的缠绕结构(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背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缠绕结构(3)包括固定在包体 (1)上的固定带和穿过固定带的缠绕柱。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背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带包括上固定带(313)、下 固定带(312),缠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包,包括包体(1)、背带(2),其特征在于背带两端(21)、(22)固定在包体两外侧(11),包体中部(12)固定有能让背带中段绕过的缠绕结构(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康旭
申请(专利权)人:李康旭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