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火谋专利>正文

防烫水龙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684718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烫水龙头,包括冷进水管、热进水管、主体、混水阀、压紧盖、把手和出水管,所述主体上开设有依次与混水阀上的第二冷进水孔、第二热进水孔、第二混合出水孔对应密封连接的第一冷进水孔、第一热进水孔、第一混合出水孔,出水管与第一混合出水孔密封连通,所述主体内开设有冷却槽,冷却槽与冷进水管、第一冷进水孔相通,所述热进水管与第一热进水孔通过热水管两端密封连通,所述热水管穿设在冷却槽内;该防烫水龙头能达到即使不小心接触到热进水侧或者使用过程中与水龙头的主体有长时间的接触,也不会被烫伤。(*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说明本技术涉及一种防烫水龙头
技术介绍
水龙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用水产品。由冷进水管、热进水管、主体、混 水阀、压紧盖、把手、出水管组成。压紧盖将混水阀固定在主体内,把手固定在混水阀上,这 种传统的水龙头一般是左边进热水、右边进冷水,冷、热水进入主体经混水阀混合调节后从 出水管中放出适合的温水,但其有如下缺点由于水龙头一般都是用铜或者合金材质做的, 它们的热导性比较强,冷、热进水分开进入主体后会导致冷进水侧的铜体是冷的,而热进水 侧的铜体则热得发烫,在使用过程中如果不小心接触到热进水侧的铜体则可能会被烫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防烫水龙头,该防烫水龙头能达到即使不小心接触 到热进水侧或者使用过程中与水龙头的主体有长时间的接触,也不会被烫伤,从而给消费 者提供更安全的保障。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烫水龙头,包括冷进水管、热进水管、主体、混水 阀、压紧盖、把手和出水管,压紧盖将混水阀固定在主体内,把手固定在混水阀上,主体上开 设有依次与混水阀上的第二冷进水孔、第二热进水孔、第二混合出水孔对应密封连接的第 一冷进水孔、第一热进水孔、第一混合出水孔,出水管与第一混合出水孔密封连通,所述主 体内开设有冷却槽,冷却槽与冷进水管、第一冷进水孔相通,所述热进水管与第一热进水孔 通过热水管两端密封连通,所述热水管穿设在冷却槽内。所述出水管可不穿过冷却槽直接与第一混合出水孔密封连通。所述出水管也可与 第一混合出水孔之间密封连通有出水导管,并使出水导管穿设在冷却槽内。所述热进水管上可安装有开关阀。本技术的优点是在热进水管与热进水孔之间密封地连接有热水管,并将热 水管穿设在冷却槽内,这样即使不小心接触到热进水侧或者使用过程中与水龙头的主体有 长时间的接触,也不会被烫伤,从而给消费者提供更安全的保障。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为本技术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混水阀不出水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混水阀只出冷水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混水阀只出热水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混水阀出混合温水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冷进水管;2热进水管;3主体;4混水阀;5压紧盖;6把手;7出水管;8第 一冷进水孔;9第二冷进水孔;10第一热进水孔;11第二热进水孔;12第一混合出水孔;13 第二混合出水孔;14冷却槽;15热水管;16动芯片;17静芯片;18把杆;19阀体;20第三冷 进水孔;21第三热进水孔;22第三混合出水孔;23混水孔;24出水导管。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防烫水龙头,包括冷进水管1、热进水管2、主体3、 混水阀4、压紧盖5、把手6和出水管7,压紧盖5将混水阀4固定在主体3内,把手6固定在 混水阀4上,主体上开设有依次与混水阀4上的第二冷进水孔9、第二热进水孔11、第二混 合出水孔13对应密封连接的第一冷进水孔8、第一热进水孔10、第一混合出水孔12,出水 管7与第一混合出水孔12密封连通,所述主体3内开设有冷却槽14,冷却槽14与冷进水管 1、第一冷进水孔8相通,所述热进水管2与第一热进水孔10通过热水管15两端密封连通, 所述热水管15穿设在冷却槽14内。其中,所述热进水管2上可安装有开关阀(图中未标 示)°上述出水管7可不穿过冷却槽14直接与第一混合出水孔12密封连通(如图1和 图2所示)。所述出水管7也可与第一混合出水孔12之间密封连通有出水导管24,并使出 水导管24穿设在冷却槽14内(如图3所示)。如图4至图7所示,上述混水阀4包括动芯片16、静芯片17、把杆18和阀体19,静 芯片16上设有第三冷进水孔20、第三热进水孔21、第三混合出水孔22,第三冷进水孔20、 第三热进水孔21、第三混合出水孔22依次对应与阀体19上的冷进水孔9、热进水孔11、混 合出水孔13密封连接,动芯片16上设有混水孔23,动芯片16与静芯片17紧密配合,把杆 18两端与把手6、动芯片16固定连接,转动把手6,动芯片16上的混水孔23可以与静芯片 17上的第三冷进水孔20、第三热进水孔21、第三混合出水孔22配合实现关闭、只出冷水、只 出热水、或者出混合温水。以下为该四种使用状态如图4所示,混水孔23与静芯片17上的第三冷进水孔20、第三热进水孔21、第三 混合出水孔22处于均不连通的关闭状态,此时水龙头不出水;如图5所示,混水孔23仅与静芯片17上的第三冷进水孔20、第三混合出水孔22 处于连通的状态,此时水龙头只出冷水;如图6所示,混水孔23仅与静芯片17上的第三热进水孔21、第三混合出水孔22 处于连通的状态,此时水龙头只出热水;如图7所示,混水孔23与静芯片17上的第三冷进水孔20、第三热进水孔21、第三 混合出水孔22处于均连通的状态,此时水龙头出混合温水。权利要求一种防烫水龙头,包括冷进水管(1)、热进水管(2)、主体(3)、混水阀(4)、压紧盖(5)、把手(6)和出水管(7),压紧盖(5)将混水阀(4)固定在主体(3)内,把手(6)固定在混水阀(4)上,其特征在于主体(3)上开设有依次与混水阀(4)上的第二冷进水孔(9)、第二热进水孔(11)、第二混合出水孔(13)对应密封连接的第一冷进水孔(8)、第一热进水孔(10)、第一混合出水孔(12),出水管(7)与第一混合出水孔(12)密封连通,所述主体(3)内开设有冷却槽(14),冷却槽(14)与冷进水管(1)、第一冷进水孔(8)相通,所述热进水管(2)与第一热进水孔(10)通过热水管(15)两端密封连通,所述热水管(15)穿设在冷却槽(14)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烫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7)与第一混合出水 孔(12)之间密封连通有出水导管(24),所述出水导管(24)穿设在冷却槽(14)内。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烫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进水管(2)上安装有开关阀。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防烫水龙头,包括冷进水管、热进水管、主体、混水阀、压紧盖、把手和出水管,所述主体上开设有依次与混水阀上的第二冷进水孔、第二热进水孔、第二混合出水孔对应密封连接的第一冷进水孔、第一热进水孔、第一混合出水孔,出水管与第一混合出水孔密封连通,所述主体内开设有冷却槽,冷却槽与冷进水管、第一冷进水孔相通,所述热进水管与第一热进水孔通过热水管两端密封连通,所述热水管穿设在冷却槽内;该防烫水龙头能达到即使不小心接触到热进水侧或者使用过程中与水龙头的主体有长时间的接触,也不会被烫伤。文档编号F16K11/06GK201705994SQ20102011526公开日2011年1月12日 申请日期2010年2月11日 优先权日2010年2月11日专利技术者李火谋 申请人:李火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烫水龙头,包括冷进水管(1)、热进水管(2)、主体(3)、混水阀(4)、压紧盖(5)、把手(6)和出水管(7),压紧盖(5)将混水阀(4)固定在主体(3)内,把手(6)固定在混水阀(4)上,其特征在于:主体(3)上开设有依次与混水阀(4)上的第二冷进水孔(9)、第二热进水孔(11)、第二混合出水孔(13)对应密封连接的第一冷进水孔(8)、第一热进水孔(10)、第一混合出水孔(12),出水管(7)与第一混合出水孔(12)密封连通,所述主体(3)内开设有冷却槽(14),冷却槽(14)与冷进水管(1)、第一冷进水孔(8)相通,所述热进水管(2)与第一热进水孔(10)通过热水管(15)两端密封连通,所述热水管(15)穿设在冷却槽(14)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火谋
申请(专利权)人:李火谋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2[中国|湖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