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车辆悬挂系统振动自适应调节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6630708 阅读:1 留言:0更新日期:2025-10-14 21:29
本申请涉及轨道车辆悬挂系统振动自适应调节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通过悬挂系统获取原始振动信号,采用自适应小波包分解获取结构振动分量和冲击噪声分量,分别进行时域分析提取能量梯度变化率等动态特征,再利用决策树与模糊逻辑结合对干扰源分类,得到带贡献度权重的干扰源组合;通过将该组合和悬挂实时状态参数输入混合预测模型,生成概率化干扰预测矩阵,并基于概率化干扰预测矩阵,优化悬挂实时状态参数,生成动态控制指令。该方法能够精准识别多源振动干扰,并实时动态优化悬挂参数,增强悬挂系统对复杂工况的适应能力,提升了轨道车辆的减振性能,保障轨道车辆运行稳定性与乘坐舒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轨道交通车辆工程,特别是涉及轨道车辆悬挂系统振动自适应调节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1、在轨道车辆运行过程中,悬挂系统作为车辆与轨道之间的关键连接部件,其振动特性直接影响车辆的运行平稳性、舒适性和安全性。并且轨道车辆在运行过程中会受到来自轨道不平顺、轮轨接触冲击以及空气动力等多种复杂激励源的振动干扰。这些振动干扰不仅影响乘客舒适性,还会加速车辆部件疲劳损坏,威胁行车安全。传统的悬挂系统通常采用固定刚度与阻尼参数设计,其减振性能高度依赖预先设定的轨道谱特性与车辆运行工况,难以适应不同运行工况下的振动特性变化,导致减振效果有限。近年来,半主动悬挂技术逐渐成为研究热点。该半主动悬挂技术虽然能够通过调节阻尼或刚度参数来改善减振性能,但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不足。一方面,该技术通常采用单一频域或时域分析振动信号,难以准确分离低频结构振动与高频冲击噪声的耦合特征。另一方面,该技术中干扰源分类依赖于预设阈值,缺乏对未识别特征的模糊处理能力,导致复杂工况下的适应性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轨道车辆悬挂系统振动自适应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原始振动信号,采用自适应小波包分解算法进行频域分解,得到结构振动分量和冲击噪声分量,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结构振动分量和所述冲击噪声分量分别进行时域分析,生成第一时频矩阵和第二时频矩阵,并基于所述第一时频矩阵和所述第二时频矩阵进行特征提取,生成动态特征集,所述动态特征集包括能量梯度变化率、主频漂移轨迹和冲击事件突发性指数,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动态特征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车辆悬挂系统振动自适应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原始振动信号,采用自适应小波包分解算法进行频域分解,得到结构振动分量和冲击噪声分量,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结构振动分量和所述冲击噪声分量分别进行时域分析,生成第一时频矩阵和第二时频矩阵,并基于所述第一时频矩阵和所述第二时频矩阵进行特征提取,生成动态特征集,所述动态特征集包括能量梯度变化率、主频漂移轨迹和冲击事件突发性指数,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动态特征集,通过决策树分类器匹配干扰源分类阈值进行初步分类,并对未匹配特征通过模糊逻辑算法计算隶属度权重,得到带贡献度权重的干扰源组合,其中,所述干扰源分类阈值包括轨道波磨激励频谱阈值范围和轮轨瞬时冲击频谱阈值范围,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玉春汪勃旭张永燕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轻化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