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流体动态酶催化植物活性成分联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6630153 阅读:1 留言:0更新日期:2025-10-14 21: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农业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双流体动态酶催化植物活性成分联产系统,其包括釜体,釜体表面固定设置有外筒,釜体顶部设置有搅拌部,釜体内部设置有多组导流部,每个导流部均形成弧形导流通道,每个导流部内部均设置有多个分散部,形成环形阵列的多孔结构,每组导流部输入端均设置有一组进液部。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利用进液部、导流部和分散部的设置,双流体倾斜喷出至弧形导流通道中,并且交叉重合,流体继续沿着弧形导流通道流动,打破混合流体的均匀流速分布,引发二次流,流体带动多孔结构转动,分阶段并且自下而上地经由不同组的进液部向釜体和导流部中注入双流体,使进入釜体内部的双流体都可以得到充分地混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农业,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双流体动态酶催化植物活性成分联产系统


技术介绍

1、蓝莓中含有丰富的花青素,这也是蓝莓呈现深紫色或蓝色的主要原因,除了花青素,蓝莓中还含有其他许多植物活性成分,诸如维生素c、酚类、黄酮类及膳食纤维等,其中,蓝莓中的花青素和黄酮类化合物,在乙醇-硫酸铵双流体体系下,并且加入特定的酶催化剂,可以分阶段联产,提升生产效率,需要利用反应釜来实现化学提取操作。

2、目前,现有反应釜在使用时,存在以下缺陷:

3、其一,现有反应釜在使用时,大多使用搅拌结构来混合双流体和酶催化剂,以通过物理分散实现高效传质和化学反应,但是这种搅拌方式,往往是先将双流体全部注入反应釜中,再启动搅拌结构来搅拌双流体,使得双流体分散,这就导致了搅拌结构需要持续转动较长的时间才能达成目的,分散效率较低,而且搅拌结构旋转时并不一定可以搅拌到反应釜内部的各个位置,进一步降低分散效率,有可能导致花青素和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效果较差;

4、其二,一般情况下,将载热媒介通入保温层中,使载热媒介中的热量传递至反应釜内部,被双流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流体动态酶催化植物活性成分联产系统,其包括釜体(1),所述釜体(1)表面固定设置有用于盛装载热介质的外筒(2),其特征在于:所述釜体(1)顶部设置有用于辅助混匀釜体(1)内部双流体的搅拌部(3),所述釜体(1)内部设置有用于传导载热介质热量以及混匀双流体的多组导流部(4),每组所述导流部(4)的数量均至少为三个,且水平设置,每个所述导流部(4)均形成弧形导流通道,产生离心力,打破双流体均匀流速分布,引发二次流,每个所述导流部(4)内部均设置有多个用于加速导热以及进一步混匀双流体的分散部(5),形成环形阵列的多孔结构,产生轴向力,多向分散双流体,每组所述导流部(4)输入端均设置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流体动态酶催化植物活性成分联产系统,其包括釜体(1),所述釜体(1)表面固定设置有用于盛装载热介质的外筒(2),其特征在于:所述釜体(1)顶部设置有用于辅助混匀釜体(1)内部双流体的搅拌部(3),所述釜体(1)内部设置有用于传导载热介质热量以及混匀双流体的多组导流部(4),每组所述导流部(4)的数量均至少为三个,且水平设置,每个所述导流部(4)均形成弧形导流通道,产生离心力,打破双流体均匀流速分布,引发二次流,每个所述导流部(4)内部均设置有多个用于加速导热以及进一步混匀双流体的分散部(5),形成环形阵列的多孔结构,产生轴向力,多向分散双流体,每组所述导流部(4)输入端均设置有用于通入双流体的一组进液部(6),每组所述进液部(6)的数量均设置为两个,每两个所述进液部(6)之间形成八字形,分阶段使双流体喷出至相邻导流部(4)中,交叉重合,且冲击导流部(4)内壁和分散部(5),并依次进入其他导流部(4)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流体动态酶催化植物活性成分联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部(6)包括进液管(61),所述进液管(61)贯通固定设置在外筒(2)和釜体(1)上,所述进液管(61)输入端设置于外筒(2)外侧,所述进液管(61)输出端设置于釜体(1)内,且倾斜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流体动态酶催化植物活性成分联产系统,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进液管(61)输出端均固定连通有喷头(62),且两个所述喷头(62)输出端的延长线设置于相邻导流部(4)内,且形成交叉状态。

4.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振宇刘兆宇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格爱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