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充电插座,尤其涉及一种方便现场安装接线的新型充电插座。
技术介绍
1、现有在旅途中或在家中,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会出现没电现象。随着人们工作节奏在不同场合都有回复工作的需求,工作场所要随处可以满足工作需求的,而电子产品需要充电,插座通过连接用电器的插头为用电的电器提供电源,且具体是通过插座中的插套可与电器插头的插销插接配合以实现固定和导电。
2、但现有的插座安装时都是采用传统的螺纹连接方式进行接线,而一些插座需要安装在列车上,列车行驶的过程中会发生晃动,因此在列车使用过程中常因螺钉松动导致接触不良而影响实际使用;且采用螺纹连接的接线方式接线过程比较费时,导致安装效率降低,其接线也需要一定技术,在安装插座或更换插座时,容易因为接线人员技术不达标导致接线出现接触不良而影响实际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方便现场安装接线的新型充电插座。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方便现场安装接线的新型充电插座,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顶部内壁卡接有盖板(2),所述盖板(2)的下表面卡接有保护壳(3),所述保护壳(3)的内壁设置有内壳(4),所述内壳(4)的内部固定安装有N极导电片结构(7)、L极导电片结构(8)、接地导电片结构(9),所述接地导电片结构(9)位于N极导电片结构(7)与L极导电片结构(8)之间,所述N极导电片结构(7)与接地导电片结构(9)通过接地导电片结构(9)相互镜像设置,所述内壳(4)的顶部放置有内板(5),所述内板(5)位于N极导电片结构(7)、接地导电片结构(9)与L极导电片结构(8)的正上
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方便现场安装接线的新型充电插座,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顶部内壁卡接有盖板(2),所述盖板(2)的下表面卡接有保护壳(3),所述保护壳(3)的内壁设置有内壳(4),所述内壳(4)的内部固定安装有n极导电片结构(7)、l极导电片结构(8)、接地导电片结构(9),所述接地导电片结构(9)位于n极导电片结构(7)与l极导电片结构(8)之间,所述n极导电片结构(7)与接地导电片结构(9)通过接地导电片结构(9)相互镜像设置,所述内壳(4)的顶部放置有内板(5),所述内板(5)位于n极导电片结构(7)、接地导电片结构(9)与l极导电片结构(8)的正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现场安装接线的新型充电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底部外壁固定连接有连接座(101),所述连接座(101)下表面开设有螺纹孔(10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现场安装接线的新型充电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板(5)的外壁开设有多个插孔(501),多个所述插孔(501)分别与n极导电片结构(7)、l极导电片结构(8)、接地导电片结构(9)相对应,所述内板(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内框(502),所述内板(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抵触块(503),所述抵触块(503)位于内框(502)的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方便现场安装接线的新型充电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板(5)的上表面设置有密封机构(6),所述密封机构(6)位于内框(502)的内部,所述密封机构(6)包括移动框(601),所述移动框(60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斜块(602),所述移动框(601)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斜块(603),所述移动框(601)、第一斜块(602)分别与插孔(501)相互对应,所述移动框(60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凸头(604),所述凸头(604)的外壁套接有弹簧(605),所述弹簧(605)的另一端与抵触块(503)相接触,所述移动框(601)与内板(5)滑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方便现场安装接线的新型充电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框(502)的外壁开设有限位孔(504),所述移动框(601)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移动头(606),所述移动头(606)通过限位孔(504)与内框(502)滑动套接;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雨晴,王焕,朱猛,苏秀芝,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康尼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