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超临界机组及其主蒸汽管道旁支管多级反射抑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6629559 阅读:1 留言:0更新日期:2025-10-14 21: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超超临界机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超超临界机组及其主蒸汽管道旁支管多级反射抑振结构,主蒸汽管道旁支管多级反射抑振结构包括主管和旁支管,旁支管包括连接段、第一分支段以及第二分支段,连接段的一端与主管连通;第一分支段的一端与连接段的另一端连通,第一分支段远离连接段的一端形成封闭端,第一分支段的内壁至少设有一个朝第一分支段内部延伸的凸块,且凸块具有面向连接段的反射面,封闭端的面向连接段的端面和反射面用于分别反射声波而形成至少两个反射波,至少两个反射波具有相位差,以使至少两个反射波的振幅的至少部分相互抵消。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抑制主管流通蒸汽时由漩涡脱落引起的流致声共振现象,从而降低管道失效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超超临界机组,特别是涉及一种超超临界机组及其主蒸汽管道旁支管多级反射抑振结构


技术介绍

1、电厂的超超临界机组是一种蒸汽动力发电机组,超超临界机组的蒸汽管道通常包括三通管道结构,包括供蒸汽流通的主管和连通于主管一侧的旁支管。当蒸汽流经主管与旁支管的连接处时,通常会产生漩涡脱落现象,而当漩涡脱落频率接近于旁支管的腔体的固有频率时,则会引发流致声共振现象。由于流致声共振现象会导致旁支管的流体压力出现周期性波动变化,同时使得压力波动幅值变大,从而会导致旁支管产生振动。长期的流致声振动会导致旁支管的疲劳和磨损,从而会增加蒸汽管道失效的风险,影响电厂的安全运行。

2、现有的蒸汽管道常通过在管道外部增加刚性支撑结构和减振吸振装置的方式控制管道振动,但上述方式仅能够降低管道发生振动时的振幅,无法有效抑制管道振动的发生,因而难以有效解决蒸汽管道的失效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超超临界机组及其主蒸汽管道旁支管多级反射抑振结构,旨在抑制主管流通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主蒸汽管道旁支管多级反射抑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供蒸汽流通的主管和旁支管,所述旁支管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蒸汽管道旁支管多级反射抑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块至少设有n个,n个所述凸块在所述第一分支段的延伸方向上间隔设置,且在所述第一分支段径向上,靠近所述封闭端的所述凸块的长度大于靠近所述连接段的凸块的长度,从而使所述第一分支段具有沿其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的至少n个所述反射面,至少n个所述反射面和所述封闭端面向所述连接段的端面反射形成至少n+1个反射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主蒸汽管道旁支管多级反射抑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端面向所述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主蒸汽管道旁支管多级反射抑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供蒸汽流通的主管和旁支管,所述旁支管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蒸汽管道旁支管多级反射抑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块至少设有n个,n个所述凸块在所述第一分支段的延伸方向上间隔设置,且在所述第一分支段径向上,靠近所述封闭端的所述凸块的长度大于靠近所述连接段的凸块的长度,从而使所述第一分支段具有沿其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的至少n个所述反射面,至少n个所述反射面和所述封闭端面向所述连接段的端面反射形成至少n+1个反射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主蒸汽管道旁支管多级反射抑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端面向所述连接段的端面和至少n个所述反射面在所述第一分支段的延伸方向上等距间隔排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主蒸汽管道旁支管多级反射抑振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n+1个所述反射波的相位φk满足:φk-φk-1=2π/n+1,其中,k为常数且2≤k≤n+1,n为常数且n≥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主蒸汽管道旁支管多级反射抑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支段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小龙张凯峰张学志范小松周恒军郭斌张涛涛姚立栋冯振权
申请(专利权)人:国能连江港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