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钢结构框架,尤其涉及一种高强度抗震钢结构连接框架。
技术介绍
1、钢结构框架凭借强度高、自重轻、施工便捷等优势,在工业厂房、大型仓储设施、高层建筑等领域应用广泛,其核心功能是通过钢梁、钢柱等构件的节点连接,稳定承载顶部传递的竖向荷载(如设备重量、物料堆积、上层建筑压力等)。连接框架的节点设计直接决定了整体结构的抗震性能,尤其是在顶部需长期承受集中荷载或动态荷载的场景中,能否通过结构联动实现力的均匀分散,是避免局部变形、保障结构安全的关键。
2、现有钢结构连接框架在顶部抗震场景中存在一些不足:
3、当横梁一端受到较大竖向压力时,传统节点设计缺乏有效的力传递与平衡机制,无法通过结构间的联动将压力分散至整体框架。例如,在工业厂房中,顶部大型设备的重力荷载会使对应位置的横梁一端受压下沉,而另一端因缺乏反向约束会向上翘起,导致荷载集中于下沉端的局部节点,加速横梁自身的弯曲变形。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强度抗震钢结构连接框架,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强度抗震钢结构连接框架,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顶部外壁焊接有箱体(2),且箱体(2)顶部外壁中心处设置有立柱(3),所述箱体(2)和立柱(3)之间设置有万向节(33),所述立柱(3)顶部外壁焊接有十字型板(4),所述立柱(3)的周边设置有相邻分布的直向抗震连杆(5)和弯向抗震连杆(6),其中,对侧的两个直向抗震连杆(5)和弯向抗震连杆(6)之间一一对应,所述箱体(2)的内部设置有球框(7),且球框(7)内壁的周边上贯穿焊接有等距离分布的插杆(8),所述插杆(8)一端外壁焊接有封头(9),且封头(9)的内壁上设置有球芯(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强度抗震钢结构连接框架,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顶部外壁焊接有箱体(2),且箱体(2)顶部外壁中心处设置有立柱(3),所述箱体(2)和立柱(3)之间设置有万向节(33),所述立柱(3)顶部外壁焊接有十字型板(4),所述立柱(3)的周边设置有相邻分布的直向抗震连杆(5)和弯向抗震连杆(6),其中,对侧的两个直向抗震连杆(5)和弯向抗震连杆(6)之间一一对应,所述箱体(2)的内部设置有球框(7),且球框(7)内壁的周边上贯穿焊接有等距离分布的插杆(8),所述插杆(8)一端外壁焊接有封头(9),且封头(9)的内壁上设置有球芯(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抗震钢结构连接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球框(7)由等距离分布的弧形板所构成,且支撑架(11)由等距离分布的支撑杆所构成,其中,弧形板和支撑杆之间按顺序依次交替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抗震钢结构连接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球芯(10)设置于球框(7)的内部中心处,且球芯(10)顶部的支撑架(11)焊接在箱体(2)的顶部内壁上,所述球芯(10)底部的支撑架(11)焊接在底座(1)的顶部外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抗震钢结构连接框架,其特征在于,另外两个所述连接套(12)铰接在直向抗震连杆(5)的底部外壁上,且直向抗震连杆(5)和弯向抗震连杆(6)均铰接在十字型板(4)的底部外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抗震钢结构连接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杆(19)位于齿条(16)的一侧,且摆动杆(13)位于齿条(16)的一边,所述底座(1)顶部外壁焊接有相邻分布的支撑片(21),且齿轮(17)转动连接于两个支撑片(21)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抗震钢结构连接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杆(8)远离封头(9)的一端焊接有限位环(20),且限位环(20)滑动连接在连接套(12)的内壁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含富,王彦成,张正聪,时守倡,
申请(专利权)人:甘肃庆州鑫远环保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