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散热,具体指无源三维动态循环气液两相散热泵、制备方法及散热组件。
技术介绍
1、在能源动力、机械工程、电子设备等领域中,散热结构的性能直接影响芯片、功率器件等发热元件的工作稳定性。目前市面上主流的散热结构(如散热片、均热板等)多采用铜材质,其导热系数高达401w/(m・k),在热量传导与均匀分布方面表现优异。然而,铜材质固有的物理特性导致传统结构在轻量化、成本控制及应用兼容性等方面存在显著缺陷。
2、一方面,铜材质的密度带来了显著的重量问题,以常见的芯片散热部件为例,35mm×35mm×2mm的铜制均热板重量在30g以上,若将其集成到手机等小型电子设备上则会严重影响设备的轻薄化设计。同时,每吨数万元的原材料价格也导致散热结构的成本居高不下。
3、另一方面,目前铜vc(vapor chamber,负压腔均温板)依靠内部毛细结构产生的毛细拉力驱动工质回流,当热源集中且负载高,vc内工质蒸发速率会大幅增加,单位时间内产生的蒸汽量增多,需要更多的液态工质回流来补充。然而,毛细结构的毛细力是有限的,其所能提供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源动态自循环气液两相散热微泵,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源动态自循环气液两相散热微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空间还包括回流区域,所述回流区域设置于所述热源空间远离液体降温工质重力方向上的一侧,所述回流区域中的多个所述热交换槽朝向远离液体降温工质重力的方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源动态自循环气液两相散热微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区域中设有分隔止挡件,所述分隔止挡件设置于所述导流区域与所述热源空间之间,液体降温工质通过所述分隔止挡件缓存于导流区域的多个所述热交换槽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源动态自循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源动态自循环气液两相散热微泵,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源动态自循环气液两相散热微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空间还包括回流区域,所述回流区域设置于所述热源空间远离液体降温工质重力方向上的一侧,所述回流区域中的多个所述热交换槽朝向远离液体降温工质重力的方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源动态自循环气液两相散热微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区域中设有分隔止挡件,所述分隔止挡件设置于所述导流区域与所述热源空间之间,液体降温工质通过所述分隔止挡件缓存于导流区域的多个所述热交换槽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源动态自循环气液两相散热微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源动态自循环气液两相散热微泵还包括多个气液分流阀,多个所述气液分流阀间隔布设于气体降温工质的流动路径上,且分别对应多个所述热交换槽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源动态自循环气液两相散热微泵,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所述气液分流阀在所述泵体的厚度方向上具有不同的凸出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源动态自循环气液两相散热微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区域中相邻的所述热交换槽之间依次首尾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源动态自循环气液两相散热微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区域中的多个热交换槽之间均匀间隔,且在远离所述热源空间的方向上分层布设。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源动态自循环气液两相散热微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包括底板以及上盖,所述底板与所述上盖之间密封连接,所述热交换槽的侧壁固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龙海,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正工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