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鞋类产品,具体涉及一种鞋底结构、鞋类产品。
技术介绍
1、鞋类产品包括鞋面和鞋底结构。鞋面可以由适合的材料形成,以将足部容纳、固定和支撑在鞋底结构上。鞋面可以与鞋带、魔术贴或其他紧固件协作,以调节鞋面围绕足部的贴合性。鞋面的靠近足部的底部表面的底部部分附接到鞋底结构。
2、鞋底结构包括在地面与鞋面之间分层布置并且相接的不同构件。在鞋底结构的最底层为鞋底结构的大底,其提供耐磨性和与地面的附着力,其可以采用橡胶或其他合适的材料形成。在大底之上的部分为鞋底结构的中底,其为足部提供缓冲、回弹,并且至少部分地由聚合物发泡材料形成,该聚合物发泡材料在足部对其施加压力后变形,以通过减弱地面对足部的反作用力实现对足部的缓冲。在中底的上侧表面可限定有足床,该足床的轮廓可设定为与足部的底部表面的轮廓一致。鞋底结构还可包括用于提高舒适性的鞋内底或鞋垫,该鞋内底或鞋垫固定或可分离地附接于中底的上侧表面,并位于由中底与鞋面限定的鞋腔之中。
3、目前的鞋底结构中,特别是针对跑鞋这一鞋类产品,一般采用高回弹发泡中底配合内嵌的刚性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鞋底结构,其特征是,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鞋底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支撑模块(210)、第二支撑模块(220)之间形成有间隔槽(410);所述间隔槽(410)的一端开口于所述上层中底(100)的外侧且对应于足部跖骨区域,另一端开口于所述上层中底(100)的内侧且对应于足部趾顶位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鞋底结构,其特征是,所述间隔槽(410)具有互相衔接的第一间隔段(413)和第二间隔段(414);所述第一间隔段(413)由所述间隔槽(410)位于所述上层中底(100)的外侧的开口起始朝向所述上层中底(100)的内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鞋底结构,其特征是,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鞋底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支撑模块(210)、第二支撑模块(220)之间形成有间隔槽(410);所述间隔槽(410)的一端开口于所述上层中底(100)的外侧且对应于足部跖骨区域,另一端开口于所述上层中底(100)的内侧且对应于足部趾顶位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鞋底结构,其特征是,所述间隔槽(410)具有互相衔接的第一间隔段(413)和第二间隔段(414);所述第一间隔段(413)由所述间隔槽(410)位于所述上层中底(100)的外侧的开口起始朝向所述上层中底(100)的内侧和前端倾斜延伸,并在对应于所述上层中底(100)的左右方向的中间位置向前弯折与所述第二间隔段(414)衔接,所述第二间隔段(414)由衔接位置起始朝向所述上层中底(100)的内侧和前端倾斜延伸,且所述第二间隔段(414)相对于所述上层中底(100)的左右方向的倾斜角度大于所述第一间隔段(413)相对于所述上层中底(100)的左右方向的倾斜角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鞋底结构,其特征是,所述间隔槽(410)的第一间隔段(413)、第二间隔段(414)的宽度被配置为在靠近各自开口的部分逐渐扩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鞋底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二支撑模块(220)、第三支撑模块(230)之间形成有镂空槽(421);所述第二支撑模块(220)的后侧边缘、第三支撑模块(230)的前侧边缘互相对应地分别朝前和朝后凹陷设有第一让位槽(422)和第二让位槽(423);所述加强板(300)的宽度至少不小于所述第一让位槽(422)、第二让位槽(423)的宽度,并露出于所述第一让位槽(422)、第二让位槽(423)和镂空槽(421)。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鞋底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加强板(300)沿其左右方向布设有两条沿其长度方向延伸且凸出于其底面的凸棱(320);所述凸棱(320)与上述第二支撑模块(220)、第三支撑模块(230)在竖直方向上至少部分重叠。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鞋底结构,其特征是,两所述凸棱(320)在所述加强板(300)左右方向上的边界不超出所述第一让位槽(422)、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迪健,李云,郑忱颖,周毅,林君夏,杨鹏,赵培灼,曾阳,任桂财,郑飞,苏加明,
申请(专利权)人:安踏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