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沉井施工,具体涉及一种沉井连续性智能施工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1、沉井是修筑深基础和地下构筑物的一种施工工艺。施工时先在地面或基坑内制作开口的钢筋混凝土井身,待其达到规定强度后,在井身内部分层挖土运出,随着挖土和土面的降低,沉井井身藉其自重或在其他措施协助下克服与土壁间的摩阻力和刃脚反力,不断下沉,直至设计标高就位,然后进行封底。现有技术中尚缺乏流水线作业的设备,导致沉井施工效率低、质量差、难度高。
2、现有专利中公开了一些沉井取土机械,如cn116752561a公开的一种沉井取土设备,包括:设备主体;立杆装置,包括设置于外部的套筒和位于套筒内且沿套筒长度方向上伸缩的活塞杆,所述套筒与所述设备主体连接且可相对于设备主体转动;动力头装置,设置于活塞杆的远离套筒一端,包括旋转机构;工作装置,用于挖土,与所述旋转机构连接且同步转动、与所述活塞杆同步移动。但这些设备存在着如下缺陷:
3、1、不能连续性取土,必须挖取一部分土后,将土运出再进行挖土,施工效率低;
4、2、智能化程度低,不能与沉井施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沉井连续性智能施工系统,其特征为:包括支架单元、井身下沉单元、取土单元、控制单元,所述的支架单元包括搭设在沉井井身上方的支撑梁,所述的支撑梁的中部连接有取土单元,所述的取土单元用以对井身内部连续性取土,并对井身的垂直度进行导向,所述的井身下沉单元包括多个与井身顶部连接的卷扬机,所述的控制单元与电源电连接,并配置为对取土单元、井身下沉单元的动作进行控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沉井连续性智能施工系统,其特征为:所述的支撑梁为十字形交叉的水平梁体结构,梁体结构的中部构成导向块,梁体结构的末端底部连接有沿纵向设置的支撑柱,所述的支撑柱的底端与井身周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沉井连续性智能施工系统,其特征为:包括支架单元、井身下沉单元、取土单元、控制单元,所述的支架单元包括搭设在沉井井身上方的支撑梁,所述的支撑梁的中部连接有取土单元,所述的取土单元用以对井身内部连续性取土,并对井身的垂直度进行导向,所述的井身下沉单元包括多个与井身顶部连接的卷扬机,所述的控制单元与电源电连接,并配置为对取土单元、井身下沉单元的动作进行控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沉井连续性智能施工系统,其特征为:所述的支撑梁为十字形交叉的水平梁体结构,梁体结构的中部构成导向块,梁体结构的末端底部连接有沿纵向设置的支撑柱,所述的支撑柱的底端与井身周围预设的环形混凝土基座固定连接,所述的导向块与井身同轴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沉井连续性智能施工系统,其特征为:所述的取土单元包括沿垂向贯穿导向块并与导向块滑动配合的支撑管,所述的支撑管的横截面为方形,内部同轴设有圆孔,所述的圆孔内沿轴向设有螺旋输送器,所述的支撑管底部连接有集土容器,集土容器外周均匀分布有多个自动取土设备,所述的支撑管侧壁的顶部设有输出口,所述的输出口连接有用以将土向外输送的输送机构,所述的支撑管顶端连接有起吊设备,所述的起吊设备、输送机构、螺旋输送器、自动取土设备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沉井连续性智能施工系统,其特征为:所述的螺旋输送器包括沿轴向设于圆孔内的转轴,转轴的外壁设有螺旋输送叶片,转轴的顶端贯穿支撑管的顶盖并与顶盖转动连接,所述的顶盖上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的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转轴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的支撑管下端敞口;所述的集土容器包括与下端敞口相对设置的倒置的四棱台形容器,所述的转轴底端与容器底部转动连接,所述的容器上端敞口并与支撑管同轴,容器的每个侧壁顶端与支撑管同侧的侧壁之间可拆卸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的支撑管的底端向下伸入到容器内部,支撑管的底端与容器内壁之间构成供挖下的土进入的通道;所述的容器底端同轴固定连接有锥形下压块;所述的支撑管侧壁的顶端同轴可拆卸固定连接有第一反力板,所述的第一反力板上饶支撑管的轴线分布有多个第一吊耳,所述的第一吊耳分别连接有第一钢丝绳,多个第一钢丝绳的顶端共同连接有第二钢丝绳,所述的第二钢丝绳通过拉力传感器与起吊设备连接,所述的拉力传感器通过导线与控制单元电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沉井连续性智能施工系统,其特征为:所述的支撑管外壁下部靠近容器的一侧同轴可拆卸固定连接有第二反力板,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稳,刘永升,侯剑,王伟,张泽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一航局城市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