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枳壳疮痂病的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6627348 阅读:1 留言:0更新日期:2025-10-14 21: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农业生物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防治枳壳疮痂病的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微生物菌剂的原料及其配比为:胶冻样类芽孢杆菌10%~13%;木霉菌15%~20%;淡紫拟青霉7%~10%;短小芽孢杆菌5%~8%;菌根真菌7%~9%;链霉菌5%~8%;黄连提取物5%~9%;苦参提取物4%~7%;雄黄2%~4%;大黄提取物1%~3%;豆粕10%~13%;水溶性肥料5%~8%;黄腐酸钾7%~9%;壳聚糖1%~3%;微量元素0.5%~1%;腐殖酸3%~8%;蒙脱石7%~11%,将以上原料通过微生物菌群扩大培养、植物抑菌成分避光混合以及低温混合工序,来有效保护微生物菌剂的微生物活性,其中分步操作能避免高温与机械剪切对微生物的损伤,而真空干燥与低温制粒工艺来减少微生物活性成分流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生物,具体为一种防治枳壳疮痂病的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枳壳疮痂病是枳壳种植中的一种典型病害,传统防治方法依赖化学农药,易导致药物残留和生态环境破坏。微生物菌剂作为绿色防控手段,具有环境友好以及持效性强的特点,但其活性受微生物菌群稳定性、抑菌成分协同性及制备工艺影响明显。

2、目前,单一微生物菌剂常因功能局限性导致防效不足,而植物源抑菌成分虽天然环保,但存在作用速率慢与易降解的问题。此外,菌剂制备过程中高温、机械剪切等工艺易损伤微生物活性,载体材料吸附性不足也会影响有效成分缓释。因此,如何通过微生物菌群与植物抑菌成分协同作用、辅助功能助剂优化及分步制备工艺提升菌剂活性与稳定性,成为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2、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治枳壳疮痂病的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具备高效抑菌、活性稳定与工艺环保的优点,解决了传统菌剂防效低、化学农药依赖及微生物活性易丧失的问题。

<p>3、(二)技术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治枳壳疮痂病的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菌剂的原料及其配比为:胶冻样类芽孢杆菌10%~13%;木霉菌15%~20%;淡紫拟青霉7%~10%;短小芽孢杆菌5%~8%;菌根真菌7%~9%;链霉菌5%~8%;黄连提取物5%~9%;苦参提取物4%~7%;雄黄2%~4%;大黄提取物1%~3%;豆粕10%~13%;水溶性肥料5%~8%;黄腐酸钾7%~9%;壳聚糖1%~3%;微量元素0.5%~1%;腐殖酸3%~8%;蒙脱石7%~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治枳壳疮痂病的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冻样类芽孢杆菌、木霉菌、淡紫拟青霉、短小芽孢杆菌、菌根真菌与链...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治枳壳疮痂病的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菌剂的原料及其配比为:胶冻样类芽孢杆菌10%~13%;木霉菌15%~20%;淡紫拟青霉7%~10%;短小芽孢杆菌5%~8%;菌根真菌7%~9%;链霉菌5%~8%;黄连提取物5%~9%;苦参提取物4%~7%;雄黄2%~4%;大黄提取物1%~3%;豆粕10%~13%;水溶性肥料5%~8%;黄腐酸钾7%~9%;壳聚糖1%~3%;微量元素0.5%~1%;腐殖酸3%~8%;蒙脱石7%~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治枳壳疮痂病的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冻样类芽孢杆菌、木霉菌、淡紫拟青霉、短小芽孢杆菌、菌根真菌与链霉菌组成微生物菌群;所述黄连提取物、苦参提取物、雄黄与大黄提取物组成植物抑菌成分,所述豆粕、水溶性肥料、黄腐酸钾、壳聚糖、微量元素、腐殖酸与蒙脱石组成辅助功能助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治枳壳疮痂病的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木霉菌由质量比3:1:3的绿色木霉菌、康宁木霉菌与哈茨木霉菌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治枳壳疮痂病的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黄连提取物的制备过程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治枳壳疮痂病的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大黄提取物的制备过程为:

6.一种防治枳壳疮痂病的微生物菌剂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玉勇洪霖漆学伟张寿文杜小浪阴长发徐云龙郑岭芝聂小平刘庆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