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明挖隧道施工的,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基于明挖装配式隧道的智能建造装备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目前在明挖装配式隧道技术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已经成功实施了多个明挖装配式隧道项目,这些项目的成功实施,不仅验证了明挖装配式隧道技术的可行性和优越性,还为后续类似工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2、目前在技术方面,明挖装配式隧道工程主要通过采用高精度模板、机械化生产方式、智能化拼装技术等手段,有效提高了预制构件的质量和拼装效率。
3、现有技术中,明挖式隧道施工体系仍不完善,现场的挖掘工作与预制构件属于两个不相关联的工序,预制构件需要在外场制备后再转运,存在运输成本昂贵,且运输时间与挖掘工作需要相互匹配的作业,对明挖式隧道施工的效率存在严重的影响。
4、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
技术介绍
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申请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明挖装配式隧道的智能建造装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明挖装配式隧道的智能建造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印组件(30)包括打印输出端(31)与第二驱动结构(32),所述第二驱动结构(32)与所述活动梁(24)可活动地连接,所述打印输出端(31)位于所述第二驱动结构(32)远离所述活动梁(24)的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明挖装配式隧道的智能建造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结构(32)为吊装机械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明挖装配式隧道的智能建造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结构(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明挖装配式隧道的智能建造装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明挖装配式隧道的智能建造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印组件(30)包括打印输出端(31)与第二驱动结构(32),所述第二驱动结构(32)与所述活动梁(24)可活动地连接,所述打印输出端(31)位于所述第二驱动结构(32)远离所述活动梁(24)的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明挖装配式隧道的智能建造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结构(32)为吊装机械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明挖装配式隧道的智能建造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结构(32)包括位移滑轮(321)与滑轮电机(322),所述滑轮电机(322)可驱动所述位移滑轮(321)进行滚转并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明挖装配式隧道的智能建造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21)包括固定连接的滑动座(211)与第一侧支架(212),所述滑动座(211)的一侧设置有多个滑动滚轮(213),所述第一驱动结构(22)与所述第一侧支架(212)垂直设置于所述滑动座(211)上背离所述滑动滚轮(213)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明挖装配式隧道的智能建造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21)包括第二侧支架(2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军,边文辉,段小明,姜澳,张绍晨,杨超,张金龙,武志飞,张云良,姜晓明,郝清硕,王科学,郭海坡,翟兆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