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塑胶加工,具体涉及抗静电的塑胶制品加工用塑胶粒子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塑胶制品在电子电器、汽车工业、包装运输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大多数塑料本身为电绝缘体,易在加工、运输或使用过程中积累静电,导致粉尘吸附、元器件损坏、静电放电甚至引发火灾等问题,因此,赋予塑胶制品抗静电性能成为该类材料应用性能提升的重要方向。
2、目前,常用的抗静电塑胶粒子主要通过在聚合物基体中引入抗静电剂或导电填料实现抗静电功能,其中,抗静电剂主要包括季铵盐类、脂肪胺类、聚醚类等离子型或非离子型材料,常以添加或接枝方式引入塑料中,而导电填料则主要采用碳黑、金属粉、碳纳米管、石墨烯等,通过构建导电网络以形成永久型抗静电体系,此外,部分体系还通过引入共聚物、嵌段聚合物或有机硅改性组分以改善抗静电组分的分散性与持久性。
3、然而,传统的抗静电塑胶粒子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如传统的小分子抗静电剂存在迁移性强、易析出、使用周期短的问题,导致抗静电性能不稳定,而导电填料类改性手段则常常面临填料团聚、分散困难、加工粘度升高
...【技术保护点】
1.抗静电的塑胶制品加工用塑胶粒子,其特征在于,包括按重量份计的以下组成:60-80份改性弹性体、3-5份改性碳纳米管、2-4份改性抗静电剂和1-3份辅助添加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静电的塑胶制品加工用塑胶粒子,其特征在于,步骤A1中,所述聚-1,4-丁二醇双(4-氨基苯甲酸酯)、三乙胺、乙酸乙酯和3-甲基巴豆酰氯的用量比为10-12g:2-3g:150-200mL:1-2g;步骤A2中,所述异佛尔酮二胺、三乙胺、乙酸乙酯和3-甲基巴豆酰氯的用量比为2-4g:0.5-1g:50-80mL:0.4-0.8g;步骤A3中所述中间体Ⅰ、中间体Ⅱ、3,6-
...【技术特征摘要】
1.抗静电的塑胶制品加工用塑胶粒子,其特征在于,包括按重量份计的以下组成:60-80份改性弹性体、3-5份改性碳纳米管、2-4份改性抗静电剂和1-3份辅助添加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静电的塑胶制品加工用塑胶粒子,其特征在于,步骤a1中,所述聚-1,4-丁二醇双(4-氨基苯甲酸酯)、三乙胺、乙酸乙酯和3-甲基巴豆酰氯的用量比为10-12g:2-3g:150-200ml:1-2g;步骤a2中,所述异佛尔酮二胺、三乙胺、乙酸乙酯和3-甲基巴豆酰氯的用量比为2-4g:0.5-1g:50-80ml:0.4-0.8g;步骤a3中所述中间体ⅰ、中间体ⅱ、3,6-二氧杂-1,8-辛二硫醇、甲苯和偶氮二异丁腈的用量比为4-6g:1-2g:1-2g:50-70ml:0.2-0.4g。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静电的塑胶制品加工用塑胶粒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碳纳米管由以下步骤制备得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抗静电的塑胶制品加工用塑胶粒子,其特征在于,步骤b1中,所述3,9-二氯-2,4,8,10-四氧杂-3,9-二磷杂螺[5.5]十一烷3,9-二氧化物、三乙胺、乙腈和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溶液的用量比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忠义,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久维塑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