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光伏发电与建筑一体化,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光伏车棚一体化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光伏发电作为绿色清洁能源的重要形式,受到广泛关注。传统光伏系统多为独立安装,难以充分利用建筑空间,且在能量管理和使用效率方面存在诸多不足。近年来,将光伏发电与建筑设施融合,特别是与车棚结构一体化设计,成为提升光伏利用效率和节能效果的重要方向。光伏车棚不仅可实现车辆遮阳、防雨功能,还能充分利用车棚顶面空间安装光伏组件,实现发电与建筑功能的协同。然而,现有光伏车棚在能量转换效率、储能安全性、充电调度智能化以及多功能集成等方面仍存在显著不足。
2、首先,传统光伏车棚系统大多采用集中式逆变器,导致光伏阵列部分组件的功率损失和系统整体转换效率不高,且难以实现对各组件的精细管理。其次,储能系统的管理普遍缺乏预测性和主动热控,电池寿命及安全性难以保障。再次,充电服务模块缺乏智能化调度能力,无法根据实时发电状况和用户行为动态优化充电策略,影响能源利用效率和用户体验。最后,多功能集成度低,缺乏对雨水收集、车棚隔热及环境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伏车棚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车棚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效单晶硅光伏阵列采用多主栅电池片结构,主栅数量不少于7条;电池片表面覆盖透光率不低于94%的防反射镀膜,且设有深度为5~15微米的自清洁纹理;所述雨水收集功能通过设置于车棚顶板的多级导流槽实现,所述导流槽截面呈梯形,上底宽度为8~12厘米,下底宽度为15~20厘米,深度为5~10厘米,倾斜角度控制在8°~15°之间,收集的雨水依次经过初沉沙过滤、细砂过滤和活性炭吸附过滤三级处理,以便于用于车棚周边绿化灌溉和车辆预清洗;所述微逆变器分布式架构采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车棚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车棚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效单晶硅光伏阵列采用多主栅电池片结构,主栅数量不少于7条;电池片表面覆盖透光率不低于94%的防反射镀膜,且设有深度为5~15微米的自清洁纹理;所述雨水收集功能通过设置于车棚顶板的多级导流槽实现,所述导流槽截面呈梯形,上底宽度为8~12厘米,下底宽度为15~20厘米,深度为5~10厘米,倾斜角度控制在8°~15°之间,收集的雨水依次经过初沉沙过滤、细砂过滤和活性炭吸附过滤三级处理,以便于用于车棚周边绿化灌溉和车辆预清洗;所述微逆变器分布式架构采用模块化逆变单元,每个逆变单元的额定输出功率为1.5~3千瓦,输入电压范围为200~500伏直流,输出电压为220伏交流,各逆变单元间通过rs485总线通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车棚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dc-dc变换器组合拓扑采用三端口llc谐振式结构,由两个并联的llc谐振单元和一个共用的高频变压器构成,每个llc谐振单元的谐振电感lr值取值范围为200~300微亨,谐振电容cr的取值范围为10~20纳法,整体工作在50~200千赫兹的开关频率范围内,以实现高效率的能量双向传输;所述高频变压器采用纳米晶合金材料制成,其中:原边绕组采用多股并绕litz线,单股线径为0.2~0.3毫米,总股数为50~100股;副边绕组采用扁平铜带结构,厚度为0.1~0.2毫米,宽度为5~10毫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车棚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光伏发电模块的车棚顶板采用双层结构设计,上层为光伏阵列安装层,下层为隔热保温层,两层之间设置有通风阻力系数≤0.3的空气间层;所述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国辉,张国栋,潘少林,徐永禄,牛万广,郝飞,王亚锋,陈向璞,马少辉,孙占超,王宁,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新基建河南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