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具体为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的掺杂改性方法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1、锂离子电池因其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及环境友好等特性,被广泛应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电动汽车及大规模储能系统。在锂离子电池的构成中,正极材料是决定其电化学性能,特别是能量密度的核心组成部分。
2、目前,磷酸铁锂作为一种商业化应用成熟的正极材料,凭借其优异的结构稳定性、高安全性及低成本优势占据了重要市场地位。然而,其约3.4v(vs.li/li+)的工作电压平台限制了电池能量密度的进一步提升,难以满足市场对更高续航能力的需求。为突破此限制,研究人员通过引入具有更高电极电势(约4.1vvs.li/li+)的锰元素,形成了磷酸锰铁锂固溶体材料。该材料通过提高工作电压来提升电池的理论能量密度,是正极材料领域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3、尽管磷酸锰铁锂材料具备高能量密度的理论优势,但其商业化应用进程仍受若干固有技术瓶颈的制约。首先,该材料的本征电子电导率和锂离子扩散速率极低,导致其电化学动力学迟缓,实际比容量和倍率性能表现不佳。其次
...【技术保护点】
1.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的掺杂改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的掺杂改性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1步骤中,所述锂源、铁源、锰源、磷源、锑源的配比,以目标产物磷酸锰铁锂的摩尔分数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的掺杂改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功能催化剂前驱体为一种含氮的有机铁络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的掺杂改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氮的有机铁络合物为三聚氰胺-氯化铁络合物,其在S1步骤中的添加量被控制,以使其在所述一体化热处理后形成的理论碳残留量
...【技术特征摘要】
1.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的掺杂改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的掺杂改性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1步骤中,所述锂源、铁源、锰源、磷源、锑源的配比,以目标产物磷酸锰铁锂的摩尔分数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的掺杂改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功能催化剂前驱体为一种含氮的有机铁络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的掺杂改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氮的有机铁络合物为三聚氰胺-氯化铁络合物,其在s1步骤中的添加量被控制,以使其在所述一体化热处理后形成的理论碳残留量,占最终生成的所述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总质量的1.0%至5.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的掺杂改性方法,其特征在于,s21步骤中所述第一阶段热处理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俊才,刘子易,金玉英,张仁国,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唯特高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