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束包胶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6620719 阅读:0 留言:0更新日期:2025-10-14 21:15
本技术涉及线束包胶领域,具体为一种线束包胶模具,包括上模板和下模板,所述上模板上设置有上腔体和与上腔体连接的上产品槽,所述下模板上设置下腔体和与下腔体连接的下产品槽;合模时,所述上腔体和下腔体对应连接形成型腔,所述上产品槽和下产品槽对应连接,线束同时嵌设在上产品槽和下产品内,且至少有部分置于型腔内。注胶时经由第一流道和第一间隙进入型腔,填充型腔后对于的胶料经由第二间隙和第二流道排出,通过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的设置,成型后,制品与多余物料之间仅有极少部分的连接,可直接进行撕除,避免了毛刺的产生或毛刺不易清理的情况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线束包胶,特别涉及一种线束包胶模具


技术介绍

1、“包胶”实际是一种二次成型,产品一般包括主体部和外包部分,外包(软胶)模具设计要以主体部作为参照,再次成型,让二次的软胶包裹在一起的模具。

2、一些在汽车、机械设备等使用的线束,有密封或防磨损等使用要求时,通常在线束上的部分区域进行包胶。现有的线束包胶模具大多结构较为复杂,包胶后易出现毛边、缺料等不良现象,导致在使用过程中密封不严,因此,如何使得线束包胶后无毛边、缺料等不良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考虑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线束包胶模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毛边及缺料等问题。

2、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线束包胶模具,包括上模板和下模板,所述上模板上设置有上腔体和与上腔体连接的上产品槽,所述下模板上设置下腔体和与下腔体连接的下产品槽;合模时,所述上腔体和下腔体对应连接形成型腔,所述上产品槽和下产品槽对应连接,线束同时嵌设在上产品槽和下产品内,且至少有部分置于型腔内;

3、所述上模板的下端设置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线束包胶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板和下模板,所述上模板上设置有上腔体和与上腔体连接的上产品槽,所述下模板上设置下腔体和与下腔体连接的下产品槽;合模时,所述上腔体和下腔体对应连接形成型腔,所述上产品槽和下产品槽对应连接,线束同时嵌设在上产品槽和下产品内,且至少有部分置于型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束包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板上设置有注孔,所述注孔的下端与第一溢流槽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线束包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溢流槽上设置有缓冲孔,所述缓冲孔与注孔相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束包胶模具,其特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束包胶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板和下模板,所述上模板上设置有上腔体和与上腔体连接的上产品槽,所述下模板上设置下腔体和与下腔体连接的下产品槽;合模时,所述上腔体和下腔体对应连接形成型腔,所述上产品槽和下产品槽对应连接,线束同时嵌设在上产品槽和下产品内,且至少有部分置于型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束包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板上设置有注孔,所述注孔的下端与第一溢流槽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线束包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溢流槽上设置有缓冲孔,所述缓冲孔与注孔相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束包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板的下端设置有第三溢流槽,所述第三溢流槽设置在第一溢流槽相对于上腔体相对的一侧,所述第三溢流槽与上腔体连接处形成第三凸起;所述下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封亚青周春华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美硅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