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6619562 阅读:0 留言:0更新日期:2025-10-14 21:14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该方法应用于环境物联网A‑IoT系统中的中间节点,该方法包括发送第一信息,第一信息用于请求对中间节点作为A‑IoT系统的激励源进行认证。激励源用于向A‑IoT系统中的标签提供载波。接收第二信息,第二信息用于指示认证结果,认证结果用于指示中间节点是否作为A‑IoT系统的激励源。其中,中间节点还用于作为A‑IoT系统中的读写器与标签之间进行通信。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将中间节点认证作为系统激励源的实现过程,并且可在多子载波模式下进行载波的传输,提高了激励源发送的载波对抗频率选择性衰落的能力,提升了载波的抗干扰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通信,更具体的,涉及一种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技术介绍

1、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project,3gpp)定义了环境物联网(ambient internet of things,a-iot)技术。

2、a-iot技术中a-iot的通信系统包括读写器和标签,读写器可以由网络设备,例如基站实现,标签可以由物联网终端,例如无源/半无源/有源标签实现。标签设备的功能简单,需要依赖激励源设备提供的载波辅助通信。当基站作为激励源时,会导致和标签之间的通信覆盖范围较为有限,且对于基站的功耗消耗较大。并且,常用的激励源设备发送的载波仅支持单音(singletone)传输,载波对抗频率选择性衰落的能力较差。

3、因此,如何实现其他设备作为系统的激励源、并提升激励源发送的载波对抗频率选择性衰落的能力,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提供了一种将中间节点认证作为系统激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环境物联网A-IoT系统中的中间节点,所述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认证结果用于指示所述中间节点作为所述系统的激励源,所述方法还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载波的配置包括单子载波模式和/或多子载波模式下所述载波的配置信息,所述多子载波模式下所述载波的配置信息包括以下参数中的至少一项: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载波的配置包括多子载波模式下发送的所述载波为跳频方式,所述跳频方式下不同时间单元上有不同单子载波。</p>

5.根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环境物联网a-iot系统中的中间节点,所述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认证结果用于指示所述中间节点作为所述系统的激励源,所述方法还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载波的配置包括单子载波模式和/或多子载波模式下所述载波的配置信息,所述多子载波模式下所述载波的配置信息包括以下参数中的至少一项: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载波的配置包括多子载波模式下发送的所述载波为跳频方式,所述跳频方式下不同时间单元上有不同单子载波。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还用于指示所述中间节点的能力信息,所述能力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节点的能力信息包括所述中间节点支持多子载波能力,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认证结果用于指示所述中间节点不作为所述系统的激励源。

8.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环境物联网a-iot系统中,所述方法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认证结果用于指示所述中间节点作为所述系统的激励源,所述方法还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载波的配置包括单子载波模式和/或多子载波模式下所述载波的配置信息,所述多子载波模式下所述载波的配置信息包括以下参数中的至少一项: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载波的配置包括多子载波模式下发送的所述载波为跳频方式,所述跳频方式下不同时间单元上有不同单子载波。

12.根据权利要求8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还用于指示所述中间节点的能力信息,所述能力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节点的能力信息包括所述中间节点支持多子载波能力,所述方法还包括: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认证结果用于指示所述中间节点不作为所述系统的激励源。

15.根据权利要求9至14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良玉李晨琬王燕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