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分立式功率模块散热结构及层叠母排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6612167 阅读:1 留言:0更新日期:2025-10-14 21: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协同分立式功率模块散热结构及层叠母排组件,散热结构包括:散热结构本体,由第一、第二功率模块散热结构互相拼合构成中空六棱柱体;第一、第二功率模块散热结构分别由三块矩形散热基板构成半个六边形凸台;散热结构本体的外表面设有散热翅片;散热翅片包括沿轴向延伸的若干第一翅片;在散热面还对称的设有带轴向螺栓孔的凸起部位。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分立式设计,解决碳化硅功率模块风冷场景装配难题,简化流程;利用器件外轮廓差异,轴向延伸散热结构至闲置空间,不增控制器轴向长度却强化散热;层叠母排组件集成直流电输入端子,减少元器件数量与整机重量,提升载流能力;构建“固定、散热、供电”三合一模块,适用于新能源飞行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机控制器,具体说是协同分立式功率模块散热结构及层叠母排组件


技术介绍

1、在新能源飞行器中,电机控制器是“动力中枢”,用于将高压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输入至电机,并对其状态进行控制和监测。为降低电缆重量、电力传输损耗和信号干扰,电机控制器与电机的一体化集成设计是新能源飞行器的重要研发方向,safran、joby和magicall等新能源飞行器国际龙头企业均针对电机电控集成化设计开展了大量研制工作,并形成一系列专利保护。

2、功率模块是电机控制器的核心器件,承担将直流电逆变转换为交流电的作用。碳化硅功率模块有着高转换效率和高可靠性的特征,具备适应高温、高电压以及高频率工作的显著优势,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光伏发电、石油勘探等高电压工业领域。碳化硅功率模块将内部元器件和结构高度集成,具有体积和重量小的优势,进而导致其热流密度高,因此散热高效的液冷方案通常被用于新能源汽车等场合。对于集成型的电机电控一体化系统,出于轻量化和简单化考虑,强迫风冷是最具潜力的散热方案之一,利用涵道风扇或螺旋桨提供的高速风带走由碳化硅功率模块传输至外壳散热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协同分立式功率模块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整体为中空六棱柱体的散热结构本体,所述散热结构本体由第一功率模块散热结构和第二功率模块散热结构互相拼合构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协同分立式功率模块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功率模块散热结构和第二功率模块散热结构拼装为一体形成完整散热结构本体,协同覆盖设置在中空的六棱柱体内部空腔中的全部功率模块,所述内部空腔应能容纳所有内部器件,内部器件需占用的空间,决定了矩形散热基板的具体尺寸,以及矩形散热基板与电机控制器中心的距离。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协同分立式功率模块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功率模块散热结构和第二功率...

【技术特征摘要】

1.协同分立式功率模块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整体为中空六棱柱体的散热结构本体,所述散热结构本体由第一功率模块散热结构和第二功率模块散热结构互相拼合构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协同分立式功率模块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功率模块散热结构和第二功率模块散热结构拼装为一体形成完整散热结构本体,协同覆盖设置在中空的六棱柱体内部空腔中的全部功率模块,所述内部空腔应能容纳所有内部器件,内部器件需占用的空间,决定了矩形散热基板的具体尺寸,以及矩形散热基板与电机控制器中心的距离。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协同分立式功率模块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功率模块散热结构和第二功率模块散热结构互相拼合的具体方式为: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协同分立式功率模块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博闻赵嘉珩徐润东王鉴王利剑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民用飞机技术研究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