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冷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6610287 阅读:0 留言:0更新日期:2025-10-14 21:08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液冷板,包括至少两个层结构,全部所述层结构沿上下方向排列设置,所述层结构设置有至少两个沿左右方向并排设置的液体通道,所述液体通道沿前后方向延伸,位于同一所述层结构的所述液体通道通过层内连通口沿左右方向首尾顺次连通以形成液体流道,相邻两个所述液体流道通过层间连通口连通,所述液冷板设置有进液口和出液口,其中一个所述液体流道与所述进液口连通,其中另一个所述液体流道与所述出液口连通。冷却水需要从进液口进入冷却板并从出液口流出冷却板,冷却水在液冷板内流动距离较长,增大冷却水与液冷板的接触面积,进而提升液冷板的冷却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液冷板


技术介绍

1、新能源车的电池模组中,通常设置有液冷板进行散热。液冷板内具有液体流道,液冷板通常采用水作为冷媒,冷却水从液冷板的进液口进入液体流道内,并沿液体流道流动至出液口流出,期间液冷板内的冷却水通过带走电池传递到液冷板的热量,从而对电池进行持续冷却。目前冷却水在液冷板内流动距离相对较短,导致冷却水与液冷板的接触面积不足,液冷板的冷却效果仍有提升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液冷板,能够使冷却水在液冷板内流动距离较长,增大冷却水与液冷板的接触面积。

2、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液冷板,包括至少两个层结构,全部所述层结构沿上下方向排列设置,所述层结构设置有至少两个沿左右方向并排设置的液体通道,所述液体通道沿前后方向延伸,位于同一所述层结构的所述液体通道通过层内连通口沿左右方向首尾顺次连通以形成液体流道,相邻两个所述液体流道通过层间连通口连通,所述液冷板设置有进液口和出液口,其中一个所述液体流道与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冷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板(100)包括主框体(160)和两个端板(170),所述主框体(160)设置有液体通孔(161),所述液体通孔(161)沿前后方向设置,两个所述端板(170)分别设置于所述主框体(160)的前后两侧,所述端板(170)与所述液体通孔(161)围合形成所述液体通道(1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框体(160)的前后两侧周缘设置有第一焊接倒角(162),所述端板(170)靠近所述主框体(160)的一侧周缘设置有第二焊接倒角(171),所述第一焊接倒...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冷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板(100)包括主框体(160)和两个端板(170),所述主框体(160)设置有液体通孔(161),所述液体通孔(161)沿前后方向设置,两个所述端板(170)分别设置于所述主框体(160)的前后两侧,所述端板(170)与所述液体通孔(161)围合形成所述液体通道(1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框体(160)的前后两侧周缘设置有第一焊接倒角(162),所述端板(170)靠近所述主框体(160)的一侧周缘设置有第二焊接倒角(171),所述第一焊接倒角(162)与对应的所述第二焊接倒角(171)相对并形成焊接坡口(18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170)的前后两侧周缘均设置有所述第二焊接倒角(171)。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框体(160)设置有对位槽(163),所述端板(170)设置有对位凸台(172),所述对位凸台(172)嵌设于所述对位槽(16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位凸台(172)呈锥台形,所述对位凸台(172)的外周面部分区域形成所述第二焊接倒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文杰黄先亮薛松平李建湘宾炜李信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和胜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