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溶出型抗菌敷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6601256 阅读:0 留言:0更新日期:2025-10-10 21: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非溶出型抗菌敷料及其制备方法,涉及医用敷料技术领域。一种非溶出型抗菌敷料,包括基材、微米级抗菌微球及内毒素吸附材料,抗菌微球、内毒素吸附材料通过物理包裹、物理缠绕、化学键连接中的一种或几种方式负载在到基材内部和/或表面上;基材包括聚乙烯醇纤维和/或壳聚糖海绵;内毒素吸附材料包括改性苯乙烯二乙烯基苯亲和树脂纳米结构颗粒和/或聚4‑甲基‑1‑戊烯纤维。抗菌微球能够有效杀灭伤口处的细菌,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内毒素吸附材料的强吸附能力,减少内毒素引发的炎症反应,降低伤口感染的风险,抗菌微球及内毒素吸附材料性能相互协同,抗菌性能优异,且不粘连伤口,降低伤口感染风险,促进伤口愈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用敷料,尤其涉及一种非溶出型抗菌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目前医用敷料主要为传统敷料和溶出型抗菌敷料。传统敷料和溶出型敷料各有优缺点。传统敷料成本低、操作简单,但抗菌性能差,吸湿性有限;溶出型敷料抗菌能力强,但抗菌成分易流失,存在潜在刺激性和耐药性风险,同时抗菌成分杀灭伤口感染微生物后会释放出细菌内毒素,影响伤口愈合。现有方案 主要缺陷在于:

2、传统敷料的抗菌性能不足:传统敷料(如纱布、普通棉垫)缺乏抗菌功能,容易滋生细菌,导致伤口感染。

3、溶出型抗菌敷料的局限性:溶出型抗菌敷料(如含碘、含银离子的敷料)虽然具有抗菌效果,但抗菌成分会逐渐溶出,导致抗菌效果持久性差,且可能引起细菌耐药性或对伤口组织产生刺激。

4、细菌内毒素引发的炎症反应:溶出型抗菌成分可杀灭伤口感染微生物,但微生物会释放出细菌内毒素。细菌内毒素是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组成部分,即使细菌被杀死,内毒素仍会释放并引发强烈的炎症反应,延缓伤口愈合。

5、敷料的多功能性不足:传统敷料多为单一功能,无法同时满足抗菌、吸附内毒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非溶出型抗菌敷料,其特征在于,包括质量比范围为1:0.01-0.5:0.01-0.5的基材、抗菌微球及内毒素吸附材料,所述基材包括聚乙烯醇纤维和/或壳聚糖海绵,所述抗菌微球、内毒素吸附材料负载在到基材内部和/或表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溶出型抗菌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微球包括占抗菌微球总重0.3%-5%的抗菌剂及抗菌载体,所述抗菌剂包括银、抗菌肽、聚六亚甲基双胍中的任一种或几种;所述抗菌载体包括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海藻酸钠、聚乳酸PLA中的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非溶出型抗菌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微球的表面物理吸附、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非溶出型抗菌敷料,其特征在于,包括质量比范围为1:0.01-0.5:0.01-0.5的基材、抗菌微球及内毒素吸附材料,所述基材包括聚乙烯醇纤维和/或壳聚糖海绵,所述抗菌微球、内毒素吸附材料负载在到基材内部和/或表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溶出型抗菌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微球包括占抗菌微球总重0.3%-5%的抗菌剂及抗菌载体,所述抗菌剂包括银、抗菌肽、聚六亚甲基双胍中的任一种或几种;所述抗菌载体包括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海藻酸钠、聚乳酸pla中的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非溶出型抗菌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微球的表面物理吸附、和/或化学吸附、和/或化学键合有改性剂,所述改性剂包括聚乙二醇、壳聚糖、pva中的任一种或几种的组合;所述微球基体与改性剂的质量比为5%-25%。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非溶出型抗菌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苯乙烯二乙烯基苯亲和树脂纳米结构颗粒为皂化醋酸乙烯酯及二乙烯基苯的共聚物为骨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费丽坤沈振芳鲁一平
申请(专利权)人:振德医疗用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