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温酸化用稠化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6597315 阅读:1 留言:0更新日期:2025-10-10 21: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温酸化用稠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石油助剂技术领域。该稠化剂的重量百分比组分为:改性CMC增稠剂37‑45wt%、助溶剂5.2‑7.0wt%、助分散剂1.2‑1.6wt%和稳定剂2.4‑3.1wt%,余量为水;改性CMC增稠剂以羧甲基纤维素为基体,引入含磺基甜菜碱和环硅氧烷的侧链改性,在酸液注井过程中,其环硅氧烷结构水解缩合,大幅增加酸化液在井内粘度,在井下形成缓速分流,持续高温酸性环境,羧甲基纤维素主链分解破胶,进而形成自适应稠化,适配井下酸化稠化需求;同时,避免了难降解的聚合物使用,在油气的环保开采技术中具有深远的研究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石油助剂,具体地,涉及一种高温酸化用稠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在油气井增产工艺中,酸化处理是通过向地层注入酸液(如盐酸、土酸)溶解岩层矿物,扩大孔隙通道以提高渗透率的关键技术。然而,常规酸液粘度低、酸岩反应速率快,导致酸液过度消耗于近井地带,难以实现深部地层有效改造。稠化剂作为酸液添加剂,通过提升粘度延缓酸岩反应速率,实现酸液深部运移与均匀溶蚀。

2、目前深井高温酸化普遍采用丙烯酰胺类多元聚合物作为稠化剂主体,其分子链含耐温基团(如磺酸基、叔丁基丙烯酰胺),在高温下保持良好的稳定性,进而保持酸液的粘度,且该类稠化剂的分子链可设计性强,通过引入耐温单体提升热稳定性,以及在低浓度下提供基础增稠效果;但是,该类聚合物稠化剂存在不可规避的缺陷:线性聚合物链高温解聚导致粘度持续衰减,无法动态适应井温变化而进行溶蚀,导致增产效果难以突破,且该类聚合物难以自然降解,返排的废料后处理难度大,不符合环保发展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温酸化用稠化剂,其特征在于,重量百分比组分为:改性CMC增稠剂37-45wt%、助溶剂5.2-7.0wt%、助分散剂1.2-1.6wt%和稳定剂2.4-3.1wt%,余量为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温酸化用稠化剂,其特征在于,羧甲基纤维素、丙烯酰氯、三乙胺和无水丙酮的用量比为50g:15-22mmol:10-15mL:350-400mL。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温酸化用稠化剂,其特征在于,羧甲基纤维素的取代度为0.8-1.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温酸化用稠化剂,其特征在于,中间体、甲基丙烯酰乙基磺基甜菜碱、偶氮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温酸化用稠化剂,其特征在于,重量百分比组分为:改性cmc增稠剂37-45wt%、助溶剂5.2-7.0wt%、助分散剂1.2-1.6wt%和稳定剂2.4-3.1wt%,余量为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温酸化用稠化剂,其特征在于,羧甲基纤维素、丙烯酰氯、三乙胺和无水丙酮的用量比为50g:15-22mmol:10-15ml:350-400ml。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温酸化用稠化剂,其特征在于,羧甲基纤维素的取代度为0.8-1.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温酸化用稠化剂,其特征在于,中间体、甲基丙烯酰乙基磺基甜菜碱、偶氮二异丁腈和乙醇溶液的用量比为50g:25-30mmol:0.1-0.13g:280-330ml...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锟杨思玉褚晓姗贺江波刘晓锋王莉婷贾少锋王超锋张娅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和泰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