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总功率极化与非局域相位连接的干涉相位优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6596830 阅读:0 留言:0更新日期:2025-10-10 21: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基于总功率极化与非局域相位连接的干涉相位优化方法,属于合成孔径雷达信息处理领域,包括获取研究区域的多极化SAR影像,构建总功率干涉图;基于分类阈值将像元分为DS像元和PS像元;根据同质像元计算DS像元的总功率干涉复相干矩阵;计算参考中心像元与同质像元的总功率干涉复相干矩阵的相似性,剔除相似性异常像元后进行非局部NL加权,对加权后的干涉复相干矩阵进行相位连接,得到DS像元优化后的时序相位序列,对于PS像元,基于总功率干涉图保留TP总功率相位,得到优化后的差分干涉图。对研究区域完成时序形变监测。同时考虑到了PS和DS像元,提高了干涉相位的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合成孔径雷达信息处理领域,具体涉及基于总功率极化与非局域相位连接的干涉相位优化方法


技术介绍

1、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nterferometry, insar)可以全天时全天候的测量大范围内细微的地表形变。但传统的差分insar技术在获取变形相位的过程中容易受到时间失相关和大气延迟等因素的影响,且无法解决研究区长时序地表缓慢形变的监测问题。

2、时序insar技术的发展开辟了沉降检测手段的新途径,在大范围、高精度、长时序地表形变监测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其中,永久散射体insar(ps-insar)利用sar影像中散射特性相对稳定的ps像素进行形变监测,但在城郊等稳定散射体较稀疏的地区无法获得足够密度的形变监测点。因此,为了更好的应用于非城市区域的自然场景,发展起来了分布式散射体insar(ds-insar)技术。ds-insar中,基于同质像元数量(shp)的识别结果,通过自适应多视来提高ds像元的信噪比。随后利用相位连接(pl)算法从构造的干涉相干矩阵估计时间序列相位。但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基于总功率极化与非局域相位连接的干涉相位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总功率极化与非局域相位连接的干涉相位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多极化时序SAR影像中的极化数据表示为散射矢量,所述多极化时序SAR影像包括全极化SAR数据和双极化SAR数据,所述全极化SAR数据表示为散射矢量,具体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总功率极化与非局域相位连接的干涉相位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研究区域的多极化时序SAR影像,具体是:利用Sentinel-1卫星,获取VV水平极化和VH交叉极化的SLC影像数据;利用全极化卫星,获取HH水...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总功率极化与非局域相位连接的干涉相位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总功率极化与非局域相位连接的干涉相位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多极化时序sar影像中的极化数据表示为散射矢量,所述多极化时序sar影像包括全极化sar数据和双极化sar数据,所述全极化sar数据表示为散射矢量,具体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总功率极化与非局域相位连接的干涉相位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研究区域的多极化时序sar影像,具体是:利用sentinel-1卫星,获取vv水平极化和vh交叉极化的slc影像数据;利用全极化卫星,获取hh水平极化、vv垂直极化和vh交叉极化的sar影像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总功率极化与非局域相位连接的干涉相位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全极化sar数据,所述总功率干涉图具体为:

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峰张玉璇汪云甲贾满马占国张雷昕王腾霍文奇杨潇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矿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