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新能源汽车材料,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内饰减震聚氨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传统汽车内饰通常采用真皮、合成皮革、pvc 材料、织物面料、注塑塑料以及传统聚氨酯泡沫等。这些材料在美观性、耐磨性和成本控制方面表现良好,但在减震、隔音存在一定局限性。例如,传统高档车型常采用天然皮革作为座椅、门板、仪表盘等装饰材料。它具有良好的触感和豪华感,但真皮本身的弹性和吸能性能有限,其主要优势在于美观和舒适,而在动能吸收方面并不具备较高的阻尼能力。由于成本和维护等因素,很多中低档车型选择合成皮革,这类材料一般由pvc或pu经过涂层和压纹加工制成。虽然合成皮革较真皮轻便、耐磨,但其内在结构较为致密、硬度较高,对振动的吸收和能量耗散效果较弱。聚氨酯泡沫用于座椅、头枕和内饰填充。传统聚氨酯泡沫主要通过开放或闭孔结构提供舒适的缓冲效果,但这种材料的设计重点通常在于提供舒适性和支撑性,而非优化振动能量的吸收。其微观结构往往未经过精细调控,缺乏针对高频冲击或持续振动的能量耗散设计,因而在汽车高速行驶或遇到路面冲击时,其减震能力显得不足。
>2、特别是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能源汽车内饰减震聚氨酯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内饰减震聚氨酯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所述活性聚合物改性剂包括硅烷功能性聚丙烯酸酯、硫醇功能化聚乙烯亚胺、氟化改性聚氨酯预聚物中的至少一种,所述聚醇基体包括聚醚多元醇、聚酯多元醇、环氧多元醇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内饰减震聚氨酯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质量比计算,所述活性聚合物改性剂:所述聚醇基体=1:(10~5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内饰减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汽车内饰减震聚氨酯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内饰减震聚氨酯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所述活性聚合物改性剂包括硅烷功能性聚丙烯酸酯、硫醇功能化聚乙烯亚胺、氟化改性聚氨酯预聚物中的至少一种,所述聚醇基体包括聚醚多元醇、聚酯多元醇、环氧多元醇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内饰减震聚氨酯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质量比计算,所述活性聚合物改性剂:所述聚醇基体=1:(10~5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内饰减震聚氨酯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内饰减震聚氨酯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所述纳米阻震填充剂包括硅烷改性纳米硅胶、表面功能化纳米蒙脱石、纳米改性氧化铝颗粒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纳米阻震填充剂的粒径为10~80nm,所述改性异氰酸酯包括硅烷改性异氰酸酯、氟化异氰酸酯、硫醇改性异氰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内饰减震聚氨酯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质量比计算,所述改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尤叶君,陈梓帆,文曦之,
申请(专利权)人:迈高精细高新材料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