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岩体支护,具体是涉及一种地质灾害治理用岩体防倾斜支护机构。
技术介绍
1、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由于地质构造运动、自然风化和人类活动等作用,形成了大量诸如断层、节理、软弱夹层、溶沟、溶槽等不良地质现象。在一定的时间和条件下,岩土体可能处于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若条件改变,加之不良地质现象的存在,原有的平衡状态就可能遭到破坏,如在岩土工程开挖与施工过程中,其原有应力场重新分布,从而导致岩土体发生变形,进而产生坍落、塌陷、岩崩、滑坡及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
2、在地质灾害治理中,岩体倾斜、坍塌是常见的安全隐患,其诱因包括地质构造运动、风化侵蚀、人类工程活动等导致的岩体应力失衡,传统岩体支护机构难以适配凹凸不平的复杂地形,支撑底座与地面接触不紧密,易因地基不稳导致支护失效,支撑高度、角度固定,无法根据岩体变形动态调整支护力度,且缺乏缓冲结构,易因瞬时应力过大导致岩体或支护机构损坏,同时,多依赖单一竖向支撑,缺乏侧向和后侧的协同加固,难以抵抗岩体的侧向推力和倾覆力矩,防倾斜效果有限。因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地质灾害治理用岩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质灾害治理用岩体防倾斜支护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底座(1),所述安装底座(1)上表面中部固定连接有顶面呈倾斜状的垫块(2),所述垫块(2)上方固定连接有第一法兰盘(3),所述第一法兰盘(3)上方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主支撑组件(8),所述主支撑组件(8)顶部设置有支护组件(9),所述主支撑组件(8)左右两侧均设置有辅助支撑组件(10),所述主支撑组件(8)后侧设置有拉紧组件(11),所述安装底座(1)上方四角位置处均安装有自适应支撑组件(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质灾害治理用岩体防倾斜支护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板(707)上表面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质灾害治理用岩体防倾斜支护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底座(1),所述安装底座(1)上表面中部固定连接有顶面呈倾斜状的垫块(2),所述垫块(2)上方固定连接有第一法兰盘(3),所述第一法兰盘(3)上方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主支撑组件(8),所述主支撑组件(8)顶部设置有支护组件(9),所述主支撑组件(8)左右两侧均设置有辅助支撑组件(10),所述主支撑组件(8)后侧设置有拉紧组件(11),所述安装底座(1)上方四角位置处均安装有自适应支撑组件(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质灾害治理用岩体防倾斜支护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板(707)上表面在升降螺纹杆(704)上表面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导向杆(706),两根所述导向杆(706)均通过导套与连接板(703)滑动连接,所述升降螺纹杆(704)顶部固定连接有手轮(705),所述移动板(707)底部固定连接有两个连接耳(708),两个所述连接耳(708)下方均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转动座(709),两个所述转动座(709)下方固定连接有防滑板(7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质灾害治理用岩体防倾斜支护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底座(1)下方左右两侧均设置有锚杆体(4),两根所述锚杆体(4)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呈锥形的锚固头(5),两根所述锚杆体(4)底部均固定连接有锁定螺杆(6),两根所述锁定螺杆(6)顶部均穿过安装底座(1)上表面并通过螺母与安装底座(1)固定连接,两根所述锚杆体(4)外表面均设置有倒刺状凸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质灾害治理用岩体防倾斜支护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支撑组件(8)包括第二法兰盘(801),所述第二法兰盘(801)通过螺栓与第一法兰盘(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法兰盘(801)上方固定连接有第一伸缩杆(802),所述第一伸缩杆(802)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二伸缩杆(803),所述第二伸缩杆(803)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三伸缩杆(80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地质灾害治理用岩体防倾斜支护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伸缩杆(804)顶部固定连接有主球形转接头(805),所述主球形转接头(805)外侧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接块(806),所述第一伸缩杆(802)上方固定连接有主液压杆(807),所述主液压杆(807)的输出端通过连接件与第三伸缩杆(804)上方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质灾害治理用岩体防倾斜支护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组件(9)包括支护板(90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炬,陈永昆,李柏炀,李棚,李波,刘石平,李思豪,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第六地质大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