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宽荧幕变形镜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6578818 阅读:0 留言:0更新日期:2025-10-10 21: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宽荧幕变形镜头,属于光学镜头领域,包括沿光路从物方到像方依次设置的第一柱面透镜组、第一球面透镜组、第二球面透镜组、第二柱面透镜组、第三柱面透镜组、第三球面透镜组;所有透镜组的焦距满足:1.2<f(G1‑G6)X/f(G1‑G6)Y<1.8;‑0.9<f(G5)X/f(G1)Y<‑0.3;2.2<f(G5)X/f(G4)Y<3.2;‑5<f(G1)Y/f(G4)Y<‑3;0<f(G2)/f(G6)<0.5;‑1.5<f(G2)/f(G3)<‑1;‑0.2<f(G3)/f(G6)<‑0.1。采用一体化设计,实现镜头体积小的同时获得高解析度、低呼吸、低畸变、固定变形比等光学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学镜头,具体涉及一种宽荧幕变形镜头


技术介绍

1、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拍照和视频成为普通消费者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近几年随着5g等技术推动,vlog等视频分享越来越多,使用手机、相机等工具拍摄短片、微电影人群越来越多。

2、然而目前市面上手机、平板电脑、相机等设备常规拍摄比例为16:9,而具有电影感的宽荧屏视频的比例为2.4:1。同时好的微电影或视频拍摄需要不同焦段镜头互相配合,特别是对人物进行特写需要中长焦变形镜头。

3、现有变形镜头存在价格昂贵、体积重量大、呼吸效应大和倍率不恒定的技术问题,且目前市场上几乎没有自动对焦的全画幅宽荧幕变形镜头。


技术实现思路

1、因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变形镜头存在价格昂贵、体积重量大、呼吸效应大和倍率不恒定的技术问题,从而提供一种宽荧幕变形镜头。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宽荧幕变形镜头,包括沿光路从物方到像方依次设置的第一柱面透镜组、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宽荧幕变形镜头,其特征在于,包括沿光路从物方到像方依次设置的第一柱面透镜组(G1)、第一球面透镜组(G2)、第二球面透镜组(G3)、第二柱面透镜组(G4)、第三柱面透镜组(G5)、第三球面透镜组(G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宽荧幕变形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柱面透镜组(G1)包括沿光路从物方到像方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1)和第二透镜(2);所述第一透镜(1)为负光焦度的柱面透镜,所述第二透镜(2)为正光焦度的柱面透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宽荧幕变形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十透镜(10)构成内对焦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宽荧幕变...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宽荧幕变形镜头,其特征在于,包括沿光路从物方到像方依次设置的第一柱面透镜组(g1)、第一球面透镜组(g2)、第二球面透镜组(g3)、第二柱面透镜组(g4)、第三柱面透镜组(g5)、第三球面透镜组(g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宽荧幕变形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柱面透镜组(g1)包括沿光路从物方到像方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1)和第二透镜(2);所述第一透镜(1)为负光焦度的柱面透镜,所述第二透镜(2)为正光焦度的柱面透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宽荧幕变形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十透镜(10)构成内对焦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宽荧幕变形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透镜(4)和所述第五透镜(5)胶合形成双胶合球面透镜;和/或,所述第七透镜(7)和所述第八透镜(8)胶合形成双胶合球面透镜;和/或,所述第十二透镜(12)和所述第十三透镜(13)胶合形成双胶合球面透镜;和/或,所述第十四透镜(14)和所述第十五透镜(15)胶合形成双胶合球面透镜;和/或,所述第十七透镜(17)为负光焦度的球面透镜,所述第十七透镜(17)和所述第十六透镜(16)胶合形成双胶合球面透镜,或所述第十七透镜(17)为正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请求不公布姓名请求不公布姓名请求不公布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思锐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