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联三氮唑含能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技术

技术编号:46578043 阅读:1 留言:0更新日期:2025-10-10 21: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C‑N联三氮唑含能化合物,属于含能材料合成领域。针对现有三氮唑中间体因结构单一导致密度低、热稳定性差,以及合成工艺依赖高危试剂、功能化修饰位点不足的技术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以1,3,5‑三嗪为母核,通过C‑N键桥联三氮唑环构建新型的高含氮量的双氮唑化合物,其合成包括两步:将2,4‑二氯‑1,3,5‑三嗪与水合肼于甲醇中肼解,再与溴化氰在甲醇/水/乙腈混合溶剂中环化制得;通过多位点修饰引入含氮基团形成含能化合物或含能盐。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含能化合物及含能盐具有高氮含量、优异热稳定性与爆轰性能,适用于推进剂、起爆药等高能材料制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含能材料设计合成领域。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c-n联三氮唑含能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


技术介绍

1、含能材料的高效设计与性能优化高度依赖于新型杂环中间体的开发,尤其是兼具高氮含量、稳定骨架及多修饰位点的三氮唑类化合物。当前,c-n联三氮唑结构作为含能材料前体的研究面临以下技术瓶颈:

2、1. 稠环结构设计与氮原子利用率不足:现有三氮唑中间体多基于单环或简单桥联三氮唑(如1,2,4-三氮唑或苯并三氮唑),其氮原子分布稀疏且共轭体系扩展受限。如,单环三氮唑仅能提供有限的功能化位点,引入多个含能基团(如硝基、氨基硝基)时易因空间位阻或电子排斥导致分子稳定性下降;而传统双三氮唑结构(如通过单键连接的联三氮唑)因缺乏刚性共轭骨架,难以平衡高能量密度与热稳定性需求。此外,此类结构的合成常依赖复杂桥联策略,导致氮原子利用率降低,限制了含能化合物能量密度的进一步提升。

3、2. 合成工艺的高风险与低效性:现有c-n联三氮唑中间体的制备方法普遍存在步骤繁琐、条件苛刻或安全隐患。如通过金属催化偶联(如buchwald-hart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C-N联三氮唑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C-N联三氮唑化合物具有如式(Ⅰ)的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C-N联三氮唑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C-N联三氮唑化合物在制备含能化合物中的应用。

4.C-N联三氮唑含能化合物或含能盐,其特征在于,所述C-N联三氮唑含能化合物或含能盐以权利要求1所述的C-N联三氮唑化合物为原料制备而成,所述C-N联三氮唑含能化合物具有如式(Ⅱ)的结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C-N联三氮唑含能化合物或含能盐,其特征在于,R为-NHNO2。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C-N...

【技术特征摘要】

1.c-n联三氮唑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c-n联三氮唑化合物具有如式(ⅰ)的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c-n联三氮唑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c-n联三氮唑化合物在制备含能化合物中的应用。

4.c-n联三氮唑含能化合物或含能盐,其特征在于,所述c-n联三氮唑含能化合物或含能盐以权利要求1所述的c-n联三氮唑化合物为原料制备而成,所述c-n联三氮唑含能化合物具有如式(ⅱ)的结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c-n联三氮唑含能化合物或含能盐,其特征在于,r为-nhno2。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c-n...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玉川苗香艳商鹏飞于济源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