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乘用车电控减振器电磁阀限位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6576334 阅读:1 留言:0更新日期:2025-10-10 21: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乘用车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乘用车电控减振器电磁阀限位系统。电磁阀本体外周设有第一配合部、限位部,且其端部设有装配部;连接套内璧设有第二配合部、抵接部,其外壁设有用来容置阻尼环的第一槽体;插接外壳顶壁设有用来容置减振件的第二槽体。在装配与限位实现过程中,电磁阀本体先通过第一、二配合部稳定连接,且限位部与抵接部相抵触,二者共同构成双重轴向限位结构;与此同时,当插接外壳罩设于连接套外侧时,其内壁挤压阻尼环使其产生预紧力,进而实现对插接外壳的圆周方向定位;定位盖装配于电磁阀本体的装配部后,压紧减振件以使其产生持续预紧力,最终完成了对插接外壳的轴向限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乘用车制造,尤其是一种乘用车电控减振器电磁阀限位系统


技术介绍

1、乘用车电控减振器作为空气悬架系统的核心执行部件,其电磁阀的装配稳定性直接决定减振器的阻尼调节精度与使用寿命。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减振器需持续承受路面颠簸带来的交变振动冲击,同时内部高压油液会对电磁阀产生持续的轴向推力,这对电磁阀及接线插件的限位结构提出了严苛要求。

2、就目前行业现状而言,电磁阀与减振器部件的连接多依赖单一螺纹配合:一方面,仅通过电磁阀外壳与减振器缸体的螺纹配合承受轴向力,未设置独立的轴向限位结构,在长期高压油液作用与振动冲击下,螺纹易出现疲劳松动,导致电磁阀沿轴线方向窜动甚至松脱,直接破坏减振器的油液流通路径,引发阻尼调节失效;另一方面,电磁阀接线插件多直接套设于连接部件外侧,未设置圆周方向的定位机构,车辆振动时插件易绕轴线旋转,导致内部接线端子接触不良,甚至造成线束拉扯断裂,影响电控信号传输的稳定性。

3、综上,亟待技术人员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乘用车电控减振器电磁阀限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插接外壳、阻尼环、减振件、定位盖、连接套及电磁阀本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乘用车电控减振器电磁阀限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部为所述电磁阀本体外周设有的外螺纹,所述第二配合部为所述连接套内壁设有的内螺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乘用车电控减振器电磁阀限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为所述电磁阀本体外周设有的外台肩,所述抵接部为所述连接套内壁设有的内台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乘用车电控减振器电磁阀限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环为O型密封圈,所述第一槽体为环形密封槽;所述阻尼环完全嵌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乘用车电控减振器电磁阀限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插接外壳、阻尼环、减振件、定位盖、连接套及电磁阀本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乘用车电控减振器电磁阀限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部为所述电磁阀本体外周设有的外螺纹,所述第二配合部为所述连接套内壁设有的内螺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乘用车电控减振器电磁阀限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为所述电磁阀本体外周设有的外台肩,所述抵接部为所述连接套内壁设有的内台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乘用车电控减振器电磁阀限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环为o型密封圈,所述第一槽体为环形密封槽;所述阻尼环完全嵌入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毅超高正林郑钟名赵书杰谷强王梦楠徐涛董润刚谢骏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东风精冲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