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考虑群锚效应的多排预应力锚索分布张拉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6572340 阅读:1 留言:0更新日期:2025-10-10 21: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岩土工程领域,提供一种考虑群锚效应的多排预应力锚索分布张拉控制方法,包括将支护结构中的锚索按照其空间布设位置划分为多排;根据所述锚索与承载体之间的刚度匹配关系,综合考虑所述锚索之间的群锚效应,确定各排锚索的锁定张拉力;采用分组分段方式依次完成所述各排锚索的张拉作业;根据各排锚索锁定张拉力的空间分布特性,结合所述承载体的受力与变形特性;在完成全部锚索的张拉操作后,检测所述各排锚索的锚头张拉力与位移状态;在所述支护结构的后期运行过程中,持续监测所述锚头的位移,若所述锚头位移超过设定阈值,则自动触发对所述锚索张拉力的增量调整,实现对所述预应力的动态控制与稳定保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岩土工程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考虑群锚效应的多排预应力锚索分布张拉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深基坑、高边坡、地下车站等工程建设的大规模推进,预应力锚索因其良好的力学性能与施工适应性,已被广泛应用于岩土支护工程中。特别是在复杂地质条件或大埋深场景下,为确保支护结构的整体稳定性,通常采用多排布设的预应力锚索体系,以形成有效的结构稳定带。

2、然而,现有多排预应力锚索张拉技术普遍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3、传统施工中常采用等张拉力或线性递减张拉方式,未充分考虑锚索间相互影响与桩体-锚索-土体之间的耦合关系,易导致预应力分布失衡。

4、当锚索密集布设或支护排数较多时,不同排锚索张拉引起的桩体变形和土体扰动会互相干扰,导致部分锚索预应力衰减过快,甚至在张拉完成后立即失效。

5、锚索张拉多依靠人工控制,缺乏分组分段策略,难以精确控制张拉力加载路径,进而影响结构整体受力协调性和稳定性。

6、支护结构在运行过程中受地层位移、水位波动等长期因素影响,锚索预应力可能进一步衰减,现有系统普遍缺乏对锚头位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考虑群锚效应的多排预应力锚索分布张拉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考虑群锚效应的多排预应力锚索分布张拉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各排锚索的锁定张拉力基于锚索与承载体之间的刚度耦合关系确定,所述刚度耦合关系同时考虑锚索弹性模量、截面积、排距以及承载体的轴向刚度和弯曲刚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考虑群锚效应的多排预应力锚索分布张拉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各排锚索的锁定张拉力沿排次方向呈非线性分布,采用指数型函数或分段函数对张拉力进行调控,以提升多排锚索体系的预应力均衡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考虑群...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考虑群锚效应的多排预应力锚索分布张拉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考虑群锚效应的多排预应力锚索分布张拉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各排锚索的锁定张拉力基于锚索与承载体之间的刚度耦合关系确定,所述刚度耦合关系同时考虑锚索弹性模量、截面积、排距以及承载体的轴向刚度和弯曲刚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考虑群锚效应的多排预应力锚索分布张拉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各排锚索的锁定张拉力沿排次方向呈非线性分布,采用指数型函数或分段函数对张拉力进行调控,以提升多排锚索体系的预应力均衡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考虑群锚效应的多排预应力锚索分布张拉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各排锚索按照首段—中段—尾段的顺序进行分组张拉,每组锚索张拉后设定张拉间歇期,以便进行锚头张力与位移响应检测,从而减小锚索之间的张力干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考虑群锚效应的多排预应力锚索分布张拉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锚索的分段张拉过程结合张拉过程中位移实测结果进行动态调整,若某段锚索出现应力回落或位移异常,则对应实施张拉力微调或延迟张拉操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考虑群锚效应的多排预应力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定葵尹洪萍何晓彤黄尚珩刘启超李杰刘苓杰胡启军崔凯李琼林刘永权李欢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建工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