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季华实验室专利>正文

一种眼底结构三维重构方法及眼底成像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6568344 阅读:1 留言:0更新日期:2025-10-10 21:16
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光学领域,公开了眼底结构三维重构方法及眼底成像系统,该方法包括:获取预先标定的多个焦点位置以及与每个焦点位置对应的微镜阵列曲率,并确定眼底成像的最佳对焦位置;以最佳对焦位置为中心,根据最佳对焦位置确定眼底成像覆盖焦点区间,并获取眼底成像覆盖焦点区间所覆盖的焦点位置的眼底图像序列;对于眼底图像序列中的每个像素,对像素在眼底图像序列中不同焦点位置对应的邻域特征进行计算,得到像素在不同焦点位置的深度评分,并使用深度评分最高时对应的焦点位置作为像素的高度信息;结合每个像素的横向坐标、纵向坐标和高度信息,形成点云集合,并通过点云集合拼接得到眼底三维结构,其通过微镜调焦,精准重建眼底三维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眼底结构三维重构方法及眼底成像系统


技术介绍

1、在临床眼科诊疗领域,为实现对糖尿病、血栓等疾病引发的眼底病变进行早期精准判断,临床常规采用眼底相机对人体视网膜深层血管及细胞组织实施检测成像。然而,由于不同受检人群的眼球屈光状态存在显著个体差异(如近视、远视等屈光不正表现),眼底相机需通过对焦系统对屈光差异进行动态补偿,满足不同屈光度人眼的临床诊断需求。

2、当前临床应用的眼底相机对焦技术主要分为两类:一种是手动对焦技术,该操作过程较为繁琐且高度依赖操作人员的临床经验。因受检者屈光状态差异跨度较大,调焦过程往往需要多次反复尝试,容易因操作偏差导致眼底关键区域(如黄斑、视神经盘等)成像模糊,增加病变漏检风险,对诊断准确性构成潜在影响。另一种是采用电动马达驱动调焦镜的被动对焦方案。此技术沿马达驱动方向采集不同位置的眼底图像,通过对焦评价算子选出最优对焦图像,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操作流程,但引入机械传动结构导致设备体积偏大,能耗较高。同时,受限于调焦镜的质量与马达驱动性能,其调焦频率普遍偏低,难以满足当前眼底检查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眼底结构三维重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眼底结构三维重构方法基于眼底成像系统实现,眼底成像系统包括微镜阵列,眼底结构三维重构方法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眼底结构三维重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取预先标定的多个焦点位置以及与每个焦点位置对应的微镜阵列曲率,并确定眼底成像的最佳对焦位置,包括: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眼底结构三维重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m=10。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眼底结构三维重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Tenengrad算子计算所述多个对焦图像的清晰度评分。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眼底结构三维重构方法,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眼底结构三维重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眼底结构三维重构方法基于眼底成像系统实现,眼底成像系统包括微镜阵列,眼底结构三维重构方法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眼底结构三维重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取预先标定的多个焦点位置以及与每个焦点位置对应的微镜阵列曲率,并确定眼底成像的最佳对焦位置,包括: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眼底结构三维重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m=10。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眼底结构三维重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tenengrad算子计算所述多个对焦图像的清晰度评分。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眼底结构三维重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于所述眼底图像序列中的每个像素,对像素在眼底图像序列中不同焦点位置对应的邻域特征进行计算,得到像素在不同焦点位置的深度评分,并使用深度评分最高时对应的焦点位置作为像素的高度信息,遍历眼底图像序列中的所有像素,得到所有像素的高度信息,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家铭易京亚刘党会彭云龙陈振翔宋梦洒金哲镐
申请(专利权)人:季华实验室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