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非色散红外光谱的双模式烃源气体检测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6567553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5-10-10 21: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石油工程录井装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基于非色散红外光谱的双模式烃源气体检测装置及方法,包括气体渗透单元分离烃类气体,非色散红外光源生成双光路独立透射光谱输出气体光谱数据;仲裁模块生成带光路模式标记的仲裁决策结果;解析模块解析脉冲信号并识别谱图形态,输出含浓度值及地层渗透性分类码的解析结果;输出模块融合浓度值、光路模式标记及分类码生成深度浓度形态三元组数据。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双光路实时仲裁匹配动态释放特性,短光程捕获瞬态脉冲信号,解析模块识别峰宽对称度特征转化为地层参数,输出模块关联时间深度维度形成不可篡改记录链,消除人工检测周期与气体释放动态特性失配导致的地层信号漏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石油工程录井装备,尤其涉及基于非色散红外光谱的双模式烃源气体检测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1、非色散红外光谱的双模式烃源气体检测装置采用红外辐射透射原理,气体分子在特征吸收波段选择性衰减光强度,透过分析衰减信号量化碳氢化合物如甲烷浓度。在烃源气体存在时,分子振动吸收特定红外波长,探测器测量透射光能量损失,推演气体含量。双模式结构整合高响应速度与强抗干扰能力两种工作状态,前者优化实时动态监测需求,后者通过路径切换抑制共存组分影响,例如在复杂工业排放中平衡检测速度与准确度,从而提高系统适应性及可靠性,广泛服务于油气管道安全维护与化工过程控制。

2、现有气测录井技术在气体检测方面的根本缺陷在于间歇性人工操作与地层气体释放动态特性的冲突:例如在灰岩地层勘探中,孔洞型储层释放的烃类气体呈现短暂高浓度脉冲,而现有设备因需现场人员手动更换吸附管富集气体并重启标定程序,操作耗时超8分钟;待检测恢复时,关键气体峰值已衰减至背景水平,导致弱岩溶孔洞在录井曲线中被误判为无效层,最终造成试油作业误钻穿主力产层。


<b>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保护点】

1.基于非色散红外光谱的双模式烃源气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非色散红外光谱的双模式烃源气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渗透单元包括氟聚合物半透膜,所述氟聚合物半透膜隔离液体及岩屑,同时允许烃类气体分子渗透进入检测腔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非色散红外光谱的双模式烃源气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光路的分束器接收非色散红外光源,将入射光分为短光程通道光束和长光程通道光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非色散红外光谱的双模式烃源气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仲裁模块计算短光程信噪比作为部分置信度指标,短光程信...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非色散红外光谱的双模式烃源气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非色散红外光谱的双模式烃源气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渗透单元包括氟聚合物半透膜,所述氟聚合物半透膜隔离液体及岩屑,同时允许烃类气体分子渗透进入检测腔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非色散红外光谱的双模式烃源气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光路的分束器接收非色散红外光源,将入射光分为短光程通道光束和长光程通道光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非色散红外光谱的双模式烃源气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仲裁模块计算短光程信噪比作为部分置信度指标,短光程信噪比量化气体光谱数据中特征吸收峰的信号可靠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非色散红外光谱的双模式烃源气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仲裁规则执行子模块接收所述置信度指标,根据所述置信度指标中特征吸收峰变化率是否超过设定阈值选择短光程输出模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宁祎陈恭洋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长录井筒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