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冷变流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6567200 阅读:1 留言:0更新日期:2025-10-10 21:16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液冷变流器,将柜体沿竖直方向划分为第一层和第二层,第一层上设置的部件包括电感、功率板、直流滤波板和预充电电路板,直流滤波板和电感分别位于功率板相对的两侧,直流滤波板和预充电电路板位于功率板的同一侧,第二层上设置的部件包括交流输出板、BMS板和控制电源板,交流输出板和BMS板分别位于控制电源板相对的两侧,BMS板位于直流滤波板上方,柜体后侧壁上沿竖直方向设有电容板,柜体内设有液冷散热器和换热器组件,换热器组件贯穿在第一层与第二层之间,电感和功率板放置在液冷散热器上,液冷散热器与换热器组件连接,以实现柜体内部散热冷却。本技术具有结构紧凑、散热效率高且运行成本低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变流器,具体涉及一种液冷变流器


技术介绍

1、在新能源光伏、储能领域,组串式变流器因其对系统带来的众多优势,已成为一种主要产品形式。近年,随着电池容量变大以及系统成本降低,组串式逆变器的功率不断提升,而因维护安装等要求,体积重量不能大幅增加,因此功率密度越来越高。尤其在储能系统领域,储能电池已是液冷散热,相应组串式变流器也使用液冷散热形式,从而实现比风冷更高的功率密度。

2、在液冷组串式变流器中,功率半导体器件通过液冷板散热,具备比风冷更高的散热效率。但同时因其功率密度高,变流器内腔的损耗密度更大,因此,内腔的高效散热是一个关键问题。综上可知,需要从散热损耗来源、高效率散热方式维度解决来解决散热问题,同时需要考虑柜内部件布局设计的相关安规、可制造性、可测试性等要求,亟需寻求一种综合最优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紧凑、散热效率高且运行成本低的液冷变流器。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冷变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柜体(100),所述柜体(100)内部沿竖直方向由下往上划分为第一层和第二层,所述第一层上设置的部件包括:电感(2)、功率板(5)、直流滤波板(6)和预充电电路板(7),所述直流滤波板(6)和电感(2)分别位于功率板(5)相对的两侧,所述直流滤波板(6)和预充电电路板(7)位于功率板(5)的同一侧,所述第二层上设置的部件包括:交流输出板(11)、BMS板(12)和控制电源板(13),所述交流输出板(11)和BMS板(12)分别位于控制电源板(13)相对的两侧,所述BMS板(12)位于直流滤波板(6)上方,所述柜体(100)后侧壁上沿竖直方向设有电容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冷变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柜体(100),所述柜体(100)内部沿竖直方向由下往上划分为第一层和第二层,所述第一层上设置的部件包括:电感(2)、功率板(5)、直流滤波板(6)和预充电电路板(7),所述直流滤波板(6)和电感(2)分别位于功率板(5)相对的两侧,所述直流滤波板(6)和预充电电路板(7)位于功率板(5)的同一侧,所述第二层上设置的部件包括:交流输出板(11)、bms板(12)和控制电源板(13),所述交流输出板(11)和bms板(12)分别位于控制电源板(13)相对的两侧,所述bms板(12)位于直流滤波板(6)上方,所述柜体(100)后侧壁上沿竖直方向设有电容板(9),所述柜体(100)内设有液冷散热器和换热器组件,所述换热器组件贯穿在第一层与第二层之间,所述电感(2)和功率板(5)放置在液冷散热器上,液冷散热器与换热器组件连接,以实现柜体(100)内部散热冷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变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组件包括换热器(1)、第一风机(3)、第一风道(4)和第二风道(10),所述换热器(1)安装在液冷散热器上;所述第一风机(3)设置在柜体(100)内部的一角,并垫高至第一层与第二层之间,所述第一风道(4)设置在电感(2)与功率板(5)之间,所述第二风道(10)设置在交流输出板(11)与控制电源板(13)之间,所述第一风道(4)的两端和第二风道(10)的两端均分别连接第一风机(3)和换热器(1);所述第一风机(3)吹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武乐文韬刘锶宇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