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吉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自驱动的纳米抗菌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46564516 阅读:1 留言:0更新日期:2025-10-10 21: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驱动的纳米抗菌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生物医用抗菌材料技术领域。首先制备负载过氧化钙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然后吸附聚丙烯酸,利用PDA层的岛状成核和种子聚合过程沉淀在纳米粒子上,多巴胺的种子聚合在纳米粒子上产生了PDA层的各向异性覆盖,通过控制聚合时间制备Janus结构纳米粒子,然后进一步在聚多巴胺上接枝L‑精氨酸,得到自驱动的纳米抗菌材料,与无菌PBS混合制备糊剂,用于根管消毒。所述的糊剂在808nm近红外光激发下产生不对称分布的光热效应及一氧化氮气体,构成的双燃料推动纳米马达,深入狭窄的管间交通及牙本质小管内,提高对生物膜的靶向及穿透能力,具有优异的杀菌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医用抗菌材料,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自驱动的纳米抗菌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1、口腔根尖周炎是由微生物感染而导致的疾病,可能导致牙龈瘘管、牙槽脓肿、慢性根尖周炎、牙根吸收甚至牙齿脱落。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根管治疗,其目的在于控制根管内感染、促进根尖组织愈合。据统计,根管治疗的成功率为86%-97%,而根管再治疗的成功率为74%-86%。难以彻底愈合的病情为患者带来疼痛,导致牙齿的松动、丧失,甚至引起周围组织的感染,对患者造成额外负担。微生物侵入根管系统后,以游离悬浮态和生物膜两种形式存在。游离细菌可引起急性感染,但易被清除。当细菌在根管内和根尖周外粘附定植形成生物膜,易粘附在根管壁并侵入牙本质小管,形成自身的微生态环境,抵抗宿主免疫作用,发挥耐药等致病效果,难以清除。此外,根管系统有着复杂性和多样性。除主根管外,还存在侧支根管、根尖分歧、根尖分叉、副根管、根管峡区等结构。国外学者对根管治疗失败病例的根尖部进行组织学检查发现,根管峡区和侧支根管中细菌的检出率为88%。根管结构的复杂性导致常规抗菌药物难以深入其中并发挥作用。...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驱动的纳米抗菌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驱动的纳米抗菌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介孔二氧化硅的粒径为105nm,孔径8nm,所述介孔二氧化硅的用量为15mg;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驱动的纳米抗菌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CaCl2溶液的浓度是2mol/L,体积是1.5mL。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驱动的纳米抗菌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氨水溶液的浓度是1mol/L,体积是4.5mL;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驱动的纳米抗菌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驱动的纳米抗菌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介孔二氧化硅的粒径为105nm,孔径8nm,所述介孔二氧化硅的用量为15mg;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驱动的纳米抗菌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cacl2溶液的浓度是2mol/l,体积是1.5ml。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驱动的纳米抗菌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氨水溶液的浓度是1mol/l,体积是4.5ml;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驱动的纳米抗菌材料的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红赵远航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