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精度低扭矩伺服模组负载自适应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6563828 阅读:1 留言:0更新日期:2025-10-10 21: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精度低扭矩伺服模组负载自适应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基于低扭矩伺服模组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对低扭矩伺服模组中的各组件进行负载承受能力理论计算,得到各组件的负载理论参数集;基于负载理论参数集,对各组件进行负载响应特性测试,得到各组件的负载响应特性集;利用所述负载响应特性集,关联分析各组件间的负载协同关联参数集;基于所述负载协同关联参数集,制定低扭矩伺服模组负载自适应策略,得到各组件的负载自适应策略集;基于负载自适应策略集,对低扭矩伺服模组进行负载自适应控制,解决了传统的设计方法往往仅依据经验或简单的理论计算来设定各组件的负载参数,导致各组件在实际运行中难以发挥最佳性能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伺服模组,特别涉及一种高精度低扭矩伺服模组负载自适应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1、在现代工业自动化进程中,低扭矩伺服模组作为关键部件,广泛应用于诸如精密装配、电子制造、医疗器械等对精度和稳定性要求极高的领域。然而,当前低扭矩伺服模组在负载适应方面存在显著问题。一方面,传统的设计方法往往仅依据经验或简单的理论计算来设定各组件的负载参数,未能充分考虑实际工况下复杂多变的负载特性,导致各组件在实际运行中难以发挥最佳性能,甚至因负载承受不当而频繁出现故障,严重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与生产效率。

2、另一方面,在面对实际工况时,现有技术缺乏对各组件负载响应特性的全面且精准测试。这使得各组件之间的负载协同关联参数集无法被清晰认知,进而难以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负载自适应策略。在实际工作中,各组件各自为政,无法实现高效协同,造成能源浪费的同时,还难以保证系统整体的高精度运行,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高端制造需求。

3、此外,由于缺乏有效的负载自适应控制手段,低扭矩伺服模组在运行过程中一旦遇到负载变化,系统的稳定性和精度就会受到极大冲击。例如在精密装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精度低扭矩伺服模组负载自适应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精度低扭矩伺服模组负载自适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低扭矩伺服模组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对低扭矩伺服模组中的各组件进行负载承受能力理论计算,得到各组件的负载理论参数集,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精度低扭矩伺服模组负载自适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应力应变分布数据、所述材料力学性能参数,计算各组件的极限承载力,得到各组件的极限承载力参数集,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精度低扭矩伺服模组负载自适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负载理论参数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精度低扭矩伺服模组负载自适应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精度低扭矩伺服模组负载自适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低扭矩伺服模组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对低扭矩伺服模组中的各组件进行负载承受能力理论计算,得到各组件的负载理论参数集,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精度低扭矩伺服模组负载自适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应力应变分布数据、所述材料力学性能参数,计算各组件的极限承载力,得到各组件的极限承载力参数集,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精度低扭矩伺服模组负载自适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负载理论参数集,对各组件进行负载响应特性测试,得到各组件的负载响应特性集,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精度低扭矩伺服模组负载自适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负载理论参数集,对各组件进行实际工况负载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九铭高世帆由天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速境生活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