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神经色彩科学的智能配色生成方法及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6563746 阅读:0 留言:0更新日期:2025-10-10 21: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基于神经色彩科学的智能配色生成方法及其系统,涉及配色生成领域,包括:获取图像数据并划分结构区域,分配结构标签;基于预设调色板为各结构区域分配初始颜色参数;利用神经感知模型计算相邻区域色差值,若色差在预设区间内则输出颜色参数,反之标记为异常区域对并排序生成调整优先序列;按优先序列调整颜色参数,调整后重新计算色差值,若仍不满足则继续调整;连续调整中,若色差改善值小于0,则改变调整方向;若改善值低于阈值,则切换调整维度;全部异常区域调整后,判断是否进行新一轮调整,最终输出优化配色结果;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提升区域间色彩协调性、增强视觉感知适配度并优化动态调整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配色生成领域,具体为基于神经色彩科学的智能配色生成方法及其系统


技术介绍

1、在图像处理、视觉设计、数字艺术等
,配色方案的自动生成技术被广泛应用于ui设计、广告制作、智能绘图、图像风格迁移等场景。配色不仅影响整体图像的视觉美感,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用户对信息传达的理解效率和情感接受度。因此,研究基于感知规律的智能配色方法,已成为当前图像智能处理领域的重要方向之一。

2、现有的配色生成方法主要依赖于人工设计的调色规则或统计学习模型,通常通过风格迁移、模板匹配、相似图检索等方式为目标图像生成配色方案。然而,这类方法在处理图像局部区域之间色彩协调性时存在明显不足:首先,传统方法难以准确识别图像中的结构层级关系,导致主次区域色彩分配不合理;其次,基于统计学习的模型缺乏对色彩感知神经机制的理解,无法有效处理区域间的色差适配问题;再者,现有技术采用的色彩调整策略多为单向线性调整,缺乏多维度协同优化机制,容易陷入局部最优解;最后,多数系统缺乏基于结构优先级的动态调整策略,难以实现复杂场景下的全局色彩协调。这些问题导致生成的配色方案常出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基于神经色彩科学的智能配色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神经色彩科学的智能配色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神经色彩科学的智能配色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颜色参数的分配过程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神经色彩科学的智能配色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神经色彩科学的感知模型基于人眼视网膜中三种锥体细胞对不同波长刺激的响应函数构建,将所述颜色参数首先经线性变换映射至视觉感知空间,再通过欧式距离计算得到色差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神经色彩科学的智能配色生成方法,其特征...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神经色彩科学的智能配色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神经色彩科学的智能配色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神经色彩科学的智能配色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颜色参数的分配过程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神经色彩科学的智能配色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神经色彩科学的感知模型基于人眼视网膜中三种锥体细胞对不同波长刺激的响应函数构建,将所述颜色参数首先经线性变换映射至视觉感知空间,再通过欧式距离计算得到色差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神经色彩科学的智能配色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形成调整优先序列的排序规则包括:先根据异常区域对中结构标签的处理优先级由高到低进行第一次排序,再根据色差值由大到小对相同处理优先级的异常区域对进行第二次排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莫涵
申请(专利权)人:中央美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