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耳廓再造术后的负压引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6548136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5-10-10 21: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耳廓再造术后的负压引流结构,包括注射推杆、注射筒、三通换向阀,注射推杆的一端与注射筒活动相接,三通换向阀的一端与注射筒的一端密封相通,三通换向阀的另一端密封连通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的一端密封连通有引流导管;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负压引流结构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一侧设置有多色LED报警灯,压力传感器在感应到引流导管内部的负压失效时,多色LED报警灯会闪烁警示,从而提醒医护人员及时调节负压,确保负压引流过程安全有效;另外,通过卡块组件、限位卡槽两者的简单化设计,在有效实现对注射推杆进行限位的同时还能方便医护人员的操作,具有简化引流操作过程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护理器械,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耳廓再造术后的负压引流结构


技术介绍

1、先天性小耳畸形是最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之一,患者需接受全耳再造术以“获得耳朵”,术后需要使用负压引流装置通过持续负压吸引使皮瓣均匀地贴附于软骨支架表面,并及时将渗出的血液和组织液吸出,避免死腔形成进而出现皮下积液、支架外露或结构模糊等情况,现有的负压引流装置主要由注射筒、注射器推杆、自制限位组件及头皮针软管等部件组合而成,通过抽拉注射器推杆使注射筒内部产生负压,限位组件设置于注射器推杆与注射筒之间以维持注射筒内部的负压。

2、现有的负压引流装置还存在一些缺陷,对于一些实用性功能还有待改善,例如,现有的负压引流装置缺乏相应的负压检测功能,无法清楚直观地获知注射筒内部的负压情况,医护人员需要定期巡视和检查来确定负压是否正常,大大地增加了临床工作量;另外,由于现有的负压引流装置大多为非一体式结构设计,且负压引流装置所用的限位组件的结构较为复杂,使用时单人操作不易且较为不方便,限位组件容易因人为因素滑脱而无法发挥其限位作用,从而导致注射筒内部负压失效进而出现渗出液逆流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耳廓再造术后的负压引流结构,所述负压引流结构包括注射推杆、注射筒、三通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推杆的一端与注射筒活动相接,所述三通换向阀的一端与注射筒的一端密封相通,所述三通换向阀的另一端密封连通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的一端密封连通有引流导管,所述压力传感器的一侧设置有多色LED报警灯,所述注射筒的底面设置有可人为旋转的卡块组件,所述注射推杆的杆身位置等距设有与卡块组件相互配合的若干个限位卡槽,通过所述卡块组件和所述限位卡槽的配合以实现对注射推杆的限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耳廓再造术后的负压引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块组件包括第一卡块组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耳廓再造术后的负压引流结构,所述负压引流结构包括注射推杆、注射筒、三通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推杆的一端与注射筒活动相接,所述三通换向阀的一端与注射筒的一端密封相通,所述三通换向阀的另一端密封连通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的一端密封连通有引流导管,所述压力传感器的一侧设置有多色led报警灯,所述注射筒的底面设置有可人为旋转的卡块组件,所述注射推杆的杆身位置等距设有与卡块组件相互配合的若干个限位卡槽,通过所述卡块组件和所述限位卡槽的配合以实现对注射推杆的限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耳廓再造术后的负压引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块组件包括第一卡块组件、第二卡块组件,所述第一卡块组件、第二卡块组件两者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卡块组件包括第一固定件、第一可旋卡块,所述第一固定件固定设置于注射筒的底面,所述第一可旋卡块活动相接于第一固定件的一端,所述第一可旋卡块的一端插设入限位卡槽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耳廓再造术后的负压引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块组件包括第二固定件、第二可旋卡块,所述第二固定件固定设置于注射筒的底面,所述第二可旋卡块活动相接于第二固定件的一端,所述第二可旋卡块的一端插设入限位卡槽的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耳廓再造术后的负压引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通换向阀包括负压接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阳冬梅李涵韬胡佐佐
申请(专利权)人: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