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导线间隔棒,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导线间隔棒固态模锻装置。
技术介绍
1、在现有的技术中,导线间隔棒的注塑模锻操作面临着一定的困难,传统的固态模锻装置往往未能提供足够的设计灵活性,以适应不同形状和尺寸的导线间隔棒的生产需求,这意味着在进行注塑模锻操作时,设备可能无法有效适应复杂的产品设计,导致生产效率低下,甚至可能影响到最终产品的质量;
2、现有技术中的注塑头安装与拆卸过程也显得不够便捷,在进行生产过程中,注塑头的更换或维护是不可避免的,然而,传统装置的设计往往使得这一过程变得繁琐耗时,缺乏快速安装与拆卸的机制,不仅增加了设备的停机时间,还可能增加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影响了生产线的整体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2、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导线间隔棒固态模锻装置,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安装与拆卸过程不够便捷的技术问题。
3、(二)技术方案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导线间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导线间隔棒固态模锻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是: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注料机构,所述注料机构包括支柱(2)、安装座(3)、注料斗(4)、滑动座(5)、压杆(6)、推杆(7)、安装杆(8)、压块(9)和注塑头(10),所述支柱(2)安装在底座(1)上,所述安装座(3)固定在支柱(2)上,所述注料斗(4)安装在安装座(3)上,所述滑动座(5)滑动安装在支柱(2)上,所述压杆(6)转动安装在支柱(2)顶端,所述推杆(7)两端转动连接压杆(6)与滑动座(5),所述安装杆(8)安装在滑动座(5)上,所述压块(9)安装在安装杆(8)底端,所述注塑头(10)通过设置有卡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线间隔棒固态模锻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是: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注料机构,所述注料机构包括支柱(2)、安装座(3)、注料斗(4)、滑动座(5)、压杆(6)、推杆(7)、安装杆(8)、压块(9)和注塑头(10),所述支柱(2)安装在底座(1)上,所述安装座(3)固定在支柱(2)上,所述注料斗(4)安装在安装座(3)上,所述滑动座(5)滑动安装在支柱(2)上,所述压杆(6)转动安装在支柱(2)顶端,所述推杆(7)两端转动连接压杆(6)与滑动座(5),所述安装杆(8)安装在滑动座(5)上,所述压块(9)安装在安装杆(8)底端,所述注塑头(10)通过设置有卡接机构安装在注料斗(4)底端,所述卡接机构包括卡接管(11)、卡接套(12)、顶槽(13)、限位块(14)、卡接块(15)、推簧(16)和传动套(17),所述卡接管(11)安装在注塑头(10)上,所述卡接套(12)安装在注料斗(4)底端,所述顶槽(13)设置在卡接套(12)顶端,所述限位块(14)安装在卡接管(11)顶端,所述卡接块(15)设置在卡接套(12)上,所述推簧(16)设置在卡接块(15)上,所述传动套(17)设置在卡接套(12)外壁,所述卡接套(12)上设置有传动组件和限位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线间隔棒固态模锻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传动组件包括控制套(18)、铰接块(19)、齿条(20)、螺杆(21)和齿轮(22),所述控制套(18)转动安装在卡接套(12)上,所述铰接块(19)设置有多组安装在控制套(18)底面,所述齿条(20)设置有多组均转动安装在铰接块(19)上,所述螺杆(21)设置有多组转动安装在卡接套(12)上且与传动套(17)螺纹连接,所述齿轮(22)设置有多组均固定安装在多组所述螺杆(21)顶端且与多组所述齿条(20)相互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导线间隔棒固态模锻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限位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云飞,阮明慧,肖银媛,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江东电力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