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船体清理的水下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6509901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9-26 19: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用于船体清理的水下机器人,包括底盘支撑框壳,行走组件,底盘支撑框壳侧面连接有行走组件;浮力块,浮力块连接于底盘支撑框壳顶部;推进控制组件,推进控制组件用于控制水下机器人移动;铲除单元,铲除单元用于铲除船体表面粘附的杂质;刷清单元,刷清单元用于对船体表面进行刷洗清洁。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行走组件和推进控制组件等结构使得水下机器人可便捷的下放入水并可贴合船体外表面进行移动;利用铲动动力组件可带动电动铲对船体外表面上顽固结实的海生物等杂质进行铲除,利用刷洗动力组件可带动刷洗组件运行,从而可利用刷洗组件进一步对海生物等杂质进行清洗,提高船体清理的效果,可实现对船舶便捷、高效、环保的清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下机器人领域和船体海生物清理领域,尤其涉及用于船体清理的水下机器人


技术介绍

1、近些年,随着国家大力发展海洋产业以及远洋贸易产业的快速发展,远洋货轮和远洋捕鱼船舶数量逐年快速增长。这些船舶常年在海上航行或海水中停泊,其水线下壳体表面会逐渐附着难以清除的海生物,如:石灰虫、牡蛎、藤壶、花筒螅、苔藓虫、海藻等。尤其水线下壳体难以进行常规清理保养,经长时间累计,这些海生物附着厚度不断变大,这些附着物表面凹凸不齐,极大降低了船体的光滑度,增加航行阻力,造成船速下降和燃油消耗上升,无形中增加了船舶航行成本和碳排放。

2、另外这些附着的海生物还可能成为外来海洋生物入侵各国水域的重要渠道,对全球海洋和生物多样性构成严重威胁。

3、传统的船舶附着海生物清理方式多为入船坞人工清理或使用潜水员潜水水下进行清理,这些传统清理模式费时费力,且费用高昂,尤其潜水员水下清理作业,作业效率很低,且对潜水员安全风险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船体清理效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船体清理的水下机器人,包括底盘支撑框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船体清理的水下机器人还包括:行走组件(2),所述底盘支撑框壳(1)侧面连接有行走组件(2),所述行走组件(2)用于移动贴合船体移动水下机器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船体清理的水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组件(2)包括履带行走件(21)和永磁材质金属片(22),所述底盘支撑框壳(1)两侧均安装有履带行走件(21);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船体清理的水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进控制组件(4)包括横向推进器(41)和纵向推进器(42),所述底盘支撑框壳(1)前后两侧均连接有两...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船体清理的水下机器人,包括底盘支撑框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船体清理的水下机器人还包括:行走组件(2),所述底盘支撑框壳(1)侧面连接有行走组件(2),所述行走组件(2)用于移动贴合船体移动水下机器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船体清理的水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组件(2)包括履带行走件(21)和永磁材质金属片(22),所述底盘支撑框壳(1)两侧均安装有履带行走件(21);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船体清理的水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进控制组件(4)包括横向推进器(41)和纵向推进器(42),所述底盘支撑框壳(1)前后两侧均连接有两个横向推进器(41),所述底盘支撑框壳(1)前后两侧均连接有两个纵向推进器(42)。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船体清理的水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铲动动力组件(6)包括偏心轮转轴(61),所述偏心轮转轴(61)表面连接有偏心轮本体(62),所述偏心轮转轴(61)一端与底盘支撑框壳(1)内壁转动连接,所述偏心轮转轴(61)另一端与偏心轮动力源(63)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偏心轮动力源(63)连接于底盘支撑框壳(1)内壁;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船体清理的水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铲(5)上端侧面连接有弹性防水环带(10),所述弹性防水环带(10)另一端与底盘支撑框壳(1)底部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船体清理的水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铲除单元还包括贴靠单元(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菲杨志斌弗朗西斯科·莫雷利马驰李珍
申请(专利权)人:智海峰华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