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风框、出风组件以及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6501125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9-26 19:16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出风框、出风组件以及空调器,出风框包括:顶板、底板、风道板、集流件以及第一排水件,风道板设置在顶板与底板之间,并限定出出风风道;出风框具有出风侧和进风侧,集流件位于出风侧,并设置于风道板背离出风风道的一侧,以收集风道板上产生的凝露水,第一排水件设置于进风侧,并与集流件连通,以用于排出凝露水。根据本申请的出风框,可以通过集流件和第一排水件,对风道板上产生的凝露水进行及时收集和排放,以保障出风框内部的干燥性和清洁性,而无需额外粘贴海绵,可以节省材料成本并提高生产效率,同时,集流件和第一排水件为出风框的组成部分,其与风道板等部件连接稳固,可以有效提高耐久性,保障集水和排水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空调器,尤其是涉及一种出风框、出风组件以及空调器


技术介绍

1、相关技术中,空调器的出风框因在进出风过程中与冷热空气接触,部件表面易产生凝露水,例如空调器出风框的风道背面,如果凝露水不能有效及时排走,就可能对空调器内部的零部件,尤其是电学元件,造成损坏,从而引起空调器的使用寿命下降,甚至是质量安全隐患。为解决此问题,传统的方法为粘贴海绵,在风道背面粘贴一层海绵进行保温,从而避免凝露水产生。然而,海绵的成本相对高,增加了空调器的整体制造成本,并且,粘贴海绵的过程繁琐且耗时,降低了组装效率,不利于大规模生产,此外,当粘贴不牢,以及长期运行后海绵在长时间浸泡后,易发霉、变形和老化,会造成海绵失去保温效果,而导致凝露水问题再次出现。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申请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出风框,所述出风框,可以通过集流件和第一排水件,对风道板上产生的凝露水进行及时收集和排放,以保障出风框内部的干燥性和清洁性,而无需额外粘贴海绵,可以节省材料成本并提高生产效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出风框,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风框,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件为多个,多个所述集流件在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之间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出风框,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件具有排水口,且位于下方的所述集流件适于承接上方的所述集流件排出的所述凝露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出风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水件邻近所述底板设置,且与位于最下端的所述集流件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风框,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风道为多个,所述出风框还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位于相邻的所述出风风道之间,并适于将相邻的所述风道板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出风框,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风框,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件为多个,多个所述集流件在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之间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出风框,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件具有排水口,且位于下方的所述集流件适于承接上方的所述集流件排出的所述凝露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出风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水件邻近所述底板设置,且与位于最下端的所述集流件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风框,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风道为多个,所述出风框还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位于相邻的所述出风风道之间,并适于将相邻的所述风道板相连,所述连接板具有连通通道,所述集流件和所述第一排水件位于所述连接板两侧,并通过所述连通通道连通,且所述第一排水件位于所述集流件下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出风框,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秀山张杰胡海涛陈良锐王海红丁鹏垒刘安平毛先友王贵忠陈书朋
申请(专利权)人: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